半年攬金超12億,中國礦山無人駕駛融資升溫

時間:2025-06-26

來源:低速無人駕駛編輯部

0

導語:單筆最高融資超5億元。

6月24日,礦山無人駕駛企業易控智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宣布完成超4億元D輪融資。

距離上一家獲得融資的礦山無人駕駛企業伯鐳科技官宣B2輪數億元融資時間,僅過去5天。

伴隨著資本青睞,還有頻頻出圈的話題。年初,易控智駕宣布成為行業首個突破1000臺無人礦卡規?;涞氐钠髽I,5月,徐工集團超百臺無座艙式礦卡批量交付華能伊敏露天煤礦;上半年,路凱智行、伯鐳科技、希迪智駕等企業批量化簽約或落地多個無人礦卡項目,礦山無人及時正式從“試驗場”邁向來了“規?;逃?rdquo;。

行業人士認為“2025年是礦山無人駕駛規模化應用起量之年”。

值此規?;耙勾翱谄?,資本紛紛下場押注,提前布局。據新戰略低速無人駕駛產業研究所不完全統計,2025年上半年,礦山無人駕駛領域融資事件集中爆發,僅4月-6月就有6起投融資事件,披露的融資總金額超12億元。

2025年1-6月礦山無人駕駛領域融資情況(根據公開信息整理,未完善之處請指正?。?/span>

從上表可以看到,今年有長城重工、易控智駕、伯鐳科技、博雷頓、中科慧拓5家礦山無人駕駛相關企業獲得融資,已披露金額均為億元級到數億元級別,單筆最高金額為長城重工的5.2億元A輪融資,其次是易控智駕的超4億元D輪融資。

值得一提的是,博雷頓于今年5月7日正式在港交所掛牌上市,被譽為“港股零碳礦山機器人第一股”,此次IPO募資凈額約1.48億港元(約合1.37億元人民幣)。此外,希迪智駕也在今年5月8日再次遞表港交所,沖刺港股“自動駕駛卡車第一股”,其主營業務之一就是礦山無人駕駛。

產業資本成為主導力量

觀察今年上半年礦山無人駕駛領域融資事件背后資方組成,很明顯產業資本已然成為主導力量,行業正在通過戰略投資構建“技術-場景-硬件”閉環。

比如,易控智駕本輪融資由寧德時代通過旗下唯一的產業投資平臺溥泉資本(CATL Capital)和自有資金領投,方廣資本、獵鷹投資旗下星奇基金、中際控股、同力股份、華測導航等戰略產業方和投資機構聯合投資。

這種由寧德時代(電池)領投,同力股份(礦車制造商)、華測導航(高精度定位)聯投的模式,形成“電池+整車+無人駕駛+定位”的產業生態共建。

而長城重工5.2億元A輪融資,主要由招商局集團及山東能源集團兩大世界500強集團下屬產業資本領投,中泰創投、濟寧高新發展集團及張家港長投基金跟投。其中招商局集團和山東能源集團作為央國企,擁有龐大的產業體系和投資布局。

比如,招商局集團在全球26個國家或地區投資布局46個港口,構建了龐大且極具影響力的港口運營網絡,新能源工程機械和長城重工智慧礦山無人駕駛技術可與之產生協同效應。

而山東能源集團作為能源生產企業,對礦山等場景的智能化需求大,投資長城重工可推動其在礦山智能化開采等方面的升級,實現產業鏈的協同發展。

這種產業上下游企業協同大幅降低商業風險。產業方不僅能提供方資金,更帶來訂單和場景資源,直接推動規?;涞?。

構建規?;慨a交付能力

從企業披露的信息來看,“提升規?;慨a能力”已成為礦山無人駕駛企業的“共識”,通過快速建立產能和服務能力,搶占市場先機。

例如易控智駕在本輪融資后,明確將資金用于“適配更多車型前裝量產”和“海外市場拓展”,伯鐳科技則投入“礦卡制造中心建設”,長城重工將“全力推進新工廠的生產籌備工作”。

三者均指向規?;桓赌芰Φ臉嫿?。

政策強制落地窗口期臨近

去年,國家礦山安監局等部門頒布《關于深入推進礦山智能化建設 促進礦山安全發展的指導意見》的紅頭文件,文件要求到2026年,全國煤礦智能化產能占比不能低于60%,智能化工作面數量占比不能低于30%,智能化工作面常態化運行率不能低于80%,且全國礦山井下人員要減少10%以上,單班作業人員不得超50人。

此后不僅如此,新疆準東、山西、江蘇等地方有關部門也都在近些年發布文件,對礦區的無人化率提出要求。 

這種“政策倒逼”讓礦山企業必須在短期內完成智能化改造,從而催生巨大訂單需求。

這也無疑將誕生出一個千億級的礦區無人駕駛市場。未來2年,隨著政策窗口關閉(2026年)和海外項目放量,頭部企業將進一步分化,資本可能向已形成規模壁壘的公司集中。礦山無人駕駛的“千億市場”競速戰,已在2025年的融資潮中拉開帷幕。

活動預告:

2025年9月13日,低速無人駕駛產業聯盟將在陜西榆林舉辦“2025首屆無人駕駛礦卡工程應用大會”,現場將發布《中國礦區無人駕駛行業發展藍皮書(2025版)》,全面解讀國內各地區無人礦車發展和應用現狀,敬請期待!

礦山活動
低速無人駕駛產業綜合服務平臺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低速無人駕駛產業綜合服務平臺]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低速無人駕駛產業綜合服務平臺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5260609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低速無人駕駛產業綜合服務平臺”,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低速無人駕駛產業聯盟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