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礦最高超600臺!近20個露天礦開啟百臺級無人礦車規模部署

時間:2025-09-25

來源:低速無人駕駛編輯部

0

導語:主要集中在新疆和內蒙古。

百臺規模,曾是中國露天礦無人駕駛運輸車輛的“想象天花板”,如今卻正在成為新的“常態”。

近日,新戰略產業研究所發布《中國礦區無人駕駛行業發展藍皮書(2025年)》,數據顯示,目前國內已有超過13個露天礦實現百臺級部署,單礦規模超600臺更是屢次刷新全球紀錄。隨著能源集團、技術企業和整車制造商的深度協同,露天礦無人駕駛正從區域示范加速邁向規?;占埃袠I拐點已然到來。

百臺規模正在成為“常態”

據新戰略低速無人駕駛產業研究所統計,截至2025年8月底,我國露天礦無人駕駛運輸車輛已累計交付約4800臺(含測試車輛),其中近1900臺為今年新增。新戰略低速無人駕駛產業研究所預測,2025年露天礦無人駕駛運輸車輛將新增至少2500臺。(推薦閱讀:數據首發!《中國礦區無人駕駛行業發展藍皮書(2025版)》)

從整體交付延伸到具體落地場景,可以看出我國露天礦無人駕駛不僅在數量上快速提升,規?;⒓夯渴鹨踩找娉蔀樾袠I發展的突出特征。

根據低速無人駕駛產業聯盟數據,新戰略低速無人駕駛產業研究所統計,在部署規模上,全國超20個露天礦的無人駕駛運輸車達50臺及以上。其中,達100臺及以上的有13個礦區,累計交付約2600臺。

從區域分布來看,百臺級礦區主要集中在新疆和內蒙古兩大能源大?。?/span>

新疆地區目前已有9個礦區邁入百臺行列,包括天池能源南露天煤礦、將軍戈壁一號/二號露天煤礦、國能新疆準東露天煤礦、宜化五彩灣一號、國能黑山、石頭梅一號、廣匯白石湖、廣匯馬朗一號等。

內蒙古地區則有4個大型礦區實現規模化應用,分別為華能伊敏露天煤礦、準能黑岱溝露天煤礦、國家電投扎哈淖爾露天煤礦和大唐國際勝利東二號露天煤礦。

其中,廣匯礦業白石湖露天煤礦成為全球單礦最大規模無人駕駛礦車車隊,累計投用超過600臺,打破此前天池能源露天煤礦392臺的紀錄,成為行業新的里程碑。其中,易控智駕單獨貢獻超過400臺。

從企業參與格局看,易控智駕、伯鐳科技、希迪智駕、中科慧拓等頭部企業已經形成穩定的技術和運營網絡,涵蓋礦卡改造、運營調度、智能礦山軟件平臺全鏈條服務。

隨著更多企業加入競爭,行業正在逐步走向“標準化+規模化”的成熟階段。

百臺級大單密集落地,行業進入快車道

如果說2022-2023年是露天礦無人駕駛的示范期,2024年是“從試點到規模”的突破期,那么2025年就是“從規模走向普及”的關鍵之年。前期經驗令礦區無人駕駛企業探索出成熟商業模式,隨著礦區用戶接受度逐步提高,特別是在政策推動下,無人駕駛車輛礦區智能化改造的標配。

今年以來,行業內涌現多個百臺規模大單,顯示出行業正在進入高速擴容階段。

例如,大塊頭智駕依托數十年自動駕駛研發及重型車輛制造經驗,其TT系列電動礦卡及重型自卸車已落地多個項目。在新疆某鐵礦,首批70臺訂單正在推進,預計兩年內擴展至300臺;在云浮某砂石礦,也計劃于2026年將無人礦卡規模提升至100臺。

盟識科技也與徐工集團攜手,在新疆阿克蘇地區某煤礦完成50臺無人礦車的初步部署,并明確將于2026年增至100臺,進一步鞏固西部的規?;瘧冒咐?。

除此之外,近期多個百臺級招標與簽約項目也陸續浮出水面:

9月22日,勝利能源勝利露天煤礦啟動2025-2027年剝離工程資格預審,其中提到,三年累計投放不少于198臺無人礦卡。

具體為:

第一標段,第一年無人駕駛自卸卡車數量不少于33臺,第二年無人駕駛自卸卡車數量不少于65臺,第三年無人駕駛自卸卡車數量不少于108臺。

第二標段,第一年無人駕駛自卸卡車數量不少于27臺,第二年無人駕駛自卸卡車數量不少于54臺,第三年無人駕駛自卸卡車數量不少于90臺。

8月19日,《新疆能源準東露天煤礦2025年至2027年剝離工程》項目開標,項目總金額34.33億元,中鐵十九局集團有限公司、中國核工業華興建設有限公司分別中標第一和第二標段。兩標段礦卡數量最低要配置480臺礦卡,雖無明確的無人礦卡使用率,但是表述中明確了需要使用無人礦卡。但根據近些年新疆地區鼓勵礦山智能化建設的大趨勢來看,可以推測無人礦卡的采用數量也將不少。(推薦閱讀:明確要求無人礦卡,34.33億元準東露天煤礦項目開標?。?br />

今年6月,路凱智行簽約內蒙古阿拉善特大型金礦項目,首批將部署40臺純電無人礦卡,并計劃在年內突破100臺。該項目以“全礦無人化”為遠期目標,致力于打造全國首座智能金礦,推動綠色礦山建設。

寫在最后

百臺規模,曾是行業努力的目標,如今正成為新的起點。隨著技術成熟、商業模式完善、政策扶持持續落地,中國露天礦無人駕駛行業正在步入“規?;占?千臺集中落地”的新時代。

這既是對頭部企業綜合實力的考驗,也是產業鏈協同能力的比拼。未來幾年,誰能率先把百臺變千臺、把示范變標準,誰就能在礦山智能化升級的歷史機遇中占據先機。

低速無人駕駛產業綜合服務平臺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低速無人駕駛產業綜合服務平臺]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低速無人駕駛產業綜合服務平臺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5260609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低速無人駕駛產業綜合服務平臺”,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低速無人駕駛產業聯盟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