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首個萬臺交付目標達成,無人配送“淘金賽”步入終章?

時間:2025-09-28

來源:低速無人駕駛編輯部

0

導語:行業迎來了真正的“下半場”。

9月23日,新石器無人車的第10000臺整車在浙江桐廬正式下線交付,這不僅是企業自身的重要里程碑,也是行業內首個“萬臺交付”目標的實現。

從2018年成立,到2019年全球首個萬臺產能工廠投產,再到2021年獲得國內首批無人配送車上路資質,直至2024年交付量首破千臺,新石器用六年時間完成了從0到10000的跨越。

如今,隨著萬臺規模的落地,行業敘事邏輯也發生了變化,從早期的“技術探索”“政策突破”,到如今更關注“規模化”“商業化”。

1萬臺:行業爆發的“分水嶺”

業界普遍認為,1萬臺標志著行業迎來真正的規?;拯c,2025年將成為無人配送車的“萬臺交付元年”。

1萬臺這個數字,對于企業而言,是量產能力、交付能力和資金實力的集中體現;對行業而言,它意味著整個市場規模從“試點示范”跨入到“可持續商業化”的邊界。

因此,早在年初,有機會率先觸達“萬臺”目標的企業均信心十足立下了年內交付1萬臺的部署目標。

除了如今已率先抵達該賽點的新石器,另一實力選手九識智能也在逼近10000臺大關的同時走出了差異化路線。九識智能自2023年推出Z5款無人車,之后在行業率先推動無人配送最后三公里、五公里的規模運營;據公開信息,截至今年8月,九識智能無人車已在國內300多座城市運營,累計運營里程突破3300萬公里,在手訂單超過10000臺。

相比之下,白犀牛則更像“加速型選手”,同時也更注重“日活量”這一關鍵指數。據企業方透露,從2024年底到2025年8月,其無人車活躍量實現了10倍以上增長,從不足百臺迅速增長至超1000臺。白犀牛CEO朱磊曾提出“萬臺規模即可實現盈利轉正”的目標,并計劃在2026年實現日活車輛5000臺。

就目前來看,新石器、九識智能與白犀牛三家企業,已經占據了當前無人配送車應用市場的絕大部分份額,形成事實上的“頭部陣營”。與此同時,傳統車企和供應鏈企業也在緊盯這一賽道,紛紛加快切入造車步伐:前者希望借助整車制造和渠道優勢搶占市場,后者則試圖通過技術和零部件的延伸布局,分得一杯羹。

產業鏈的“隱形贏家”:誰在悄悄淘金?

淘金熱中,最穩定賺錢的往往不是淘金者,而是“賣鏟子”的人。

而無人配送的火熱,同樣不僅體現在整車企業的規模競爭上,更深刻地影響著整個產業鏈:激光雷達零部件、運維服務、租賃平臺等環節,正在成為這場淘金賽的“隱形贏家”。

激光雷達:量產車帶動萬級采購

無人配送車上量,也帶動了激光雷達、計算平臺等的規模采購。包括無人配送車產業鏈上游的各類傳感器、AI芯片、線控底盤、控制器等關鍵零部件。

圖達通靈雀W集成在九識E6無人車

激光雷達為代表,每一臺無人配送車,通常搭載數個激光雷達。以萬臺為規模計算,意味著數以萬計的裝載量,對于圖達通、覽沃、禾賽、速騰等激光雷達廠商來說,無疑是重要的市場催化劑。隨著車隊規?;?,傳感器廠商正在迎來新一輪出貨潮。

租賃平臺:運力即服務的崛起

目前,業內無人配送車主要有兩種商業模式:一是整車出租,二是“整車出售+FSD訂閱”,前者,即出租“運力”,需求方不采購無人車,而是通過租賃來實現靈活運力。

因此行業近些年來也有一批第三方屬性的租賃平臺推出了適配無人配送車這類低速無人車的定制化租賃服務,無人配送車企業通過與他們達成合作實現批量化落地,用戶也能減輕一次性的投入壓力,是推動普及的關鍵商業模式創新。

今年以來,新石器與深圳汽車租賃行業協會簽署千臺級合作協議;九識智能與寶灣物流的戰略合作超越傳統租賃,延伸至商業模式推廣、標準化運營培訓、智能調度平臺建設;白犀牛同樣在探索規?;\力租賃模式,以降低客戶前期投入。

“買車”變成“租車”,本質上是無人配送向“Transport as a Service(運力即服務)”的演化。這意味著整車企業、租賃公司、物流平臺正在共同構建新的生態閉環。

運維服務:規?;?ldquo;第二戰場”

無人配送車的另一商業模式即“整車出售+FSD訂閱”,其中,FSD服務訂閱是長期的持續性服務,也是企業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

因此,不能將無人配送車當做一次性交付的“賣設備生意”,而是長周期的“運力服務生意”。車隊規模越大,企業運維體系的價值越突出。九識智能和白犀牛均在打造標準化運維團隊、智能排線系統和運力管理平臺,確保數千臺車能高效運營??梢灶A見,未來無人配送的競爭力,核心不在于“造多少車”,而在于“能否把這些車跑起來”。

值得關注的是,隨著無人車隊擴張,第三方運維需求激增,已經催生出了數家專注于無人車隊管理運維的新型服務企業。

終章or新篇?——無人配送的下一站

可以預見,將會陸續有企業宣布突破萬臺大關,接下來,2萬臺、3萬臺......

隨著大規模落地,頭部企業已經看到了可持續盈利的清晰路徑,資本市場和客戶信心將隨之增強。

特別是,無人配送車不再局限于“最后一公里”送快遞。結合行業各家頭部企業籌備更大、更多車型、瞄準同城貨運甚至跨城運輸的規劃,說明其應用場景正在從“零售末端”向“城市物流毛細血管”甚至“干線物流”延伸,市場天花板被大幅抬高。越來越多實力不低的新入局者將越來越多,開始以城市為單位“跑馬圈地”,搶占先機。

“淘金賽”并未步入終章,而是進入了更加殘酷和務實的下半場。上半場比拼的是誰能做出能跑的車,下半場比拼的是誰能用這些車賺到錢。接下來,競爭將是全方位的:技術能力、商業模式、運維體系、生態構建。那些缺乏商業化和運營能力的玩家將被淘汰,集中度顯著提升。

換句話說,萬臺交付并不是無人配送的“終章”,而是新一輪產業格局重塑的序幕,行業正從規模之爭邁向體系之爭,從量產之戰邁向商業模式和生態融合的終極競賽。

活動預告

“萬軻智涌 韌行導遠”,2025年11月19日-20日,低速無人駕駛產業聯盟與國家智能網聯汽車(武漢)測試示范區將聯合主辦“2025(第五屆)低速無人駕駛行業發展年會”。

屆時,將有來自無人配送等領域的企業代表、行業專家、科研院所、資本機構齊聚武漢,共同探討低速無人駕駛的商業模式、技術演進、政策趨勢與未來落地場景,分享最新實踐成果和落地案例。

會上,將發布低速無人駕駛產業聯盟、新戰略低速無人駕駛產業研究所即將編制發布《2025-2026無人配送車技術應用與趨勢洞察藍皮書》,敬請期待!

無人配送藍皮書
低速無人駕駛產業綜合服務平臺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低速無人駕駛產業綜合服務平臺]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低速無人駕駛產業綜合服務平臺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5260609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低速無人駕駛產業綜合服務平臺”,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低速無人駕駛產業聯盟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