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駕駛網絡:電信數字化轉型的詩和遠方

時間:2020-10-19

來源:無人駕駛網

0

導語:隨著去年6月5G正式進入商用試點階段,5G時代不再是一個遙不可及的目標,而是實實在在地擺在了我們面前。5G作為“新型基礎設施”之首,將賦能物聯網、車聯網、工業互聯網等領域,并推動眾多行業的數字化轉型進程。

   隨著去年6月5G正式進入商用試點階段,5G時代不再是一個遙不可及的目標,而是實實在在地擺在了我們面前。5G作為“新型基礎設施”之首,將賦能物聯網、車聯網、工業互聯網等領域,并推動眾多行業的數字化轉型進程。5G時代,不僅推動業務和應用創新,也將讓網絡架構加速發生深刻變革,將我們推向一個全新的萬物智聯時代。
t013ea74283f5e3e7f3.webp

  正如華為公共開發部總裁魯鴻駒在10月15日的“聯接+AI自治網絡高峰論壇”上所說,“隨著5G逐步走進社會經濟的方方面面,我們正在加速進入萬物感知、萬物互聯、萬物智能的智能時代,今天遠程辦公、遠程教育、遠程醫療正成為一種新常態。”

  在這樣一個萬物智聯的時代,各行各業都在積極探尋著數字化轉型的發展道路,而電信行業的數字轉型,則走在許多傳統行業的前頭。因為5G將會給網絡帶來更高的復雜性和運營成本壓力,倒逼運營商要更快、更堅決地開展新一輪的數字化轉型。

  如果將運營商看做一艘駛向智能世界的“巨輪”,傳統的運維和管理方式,已經很難控制它的方向。在5G的風暴中,自動駕駛網絡為電信行業指明了方向,讓行業的發展永不偏航

  將AI引入電信行業是華為的使命

  事實證明,自動駕駛網絡前進的步伐正在逐漸加快。

  早在2018年,通信行業就相繼提出了自治網絡的理念和方案,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華為等科技公司,也各自踐行了自治網絡的創新試驗。也是在這一年,華為提出了自動駕駛網絡的戰略,希望實現自動、自愈、自優的自治網絡,使能電信業務的敏捷創新、極致體驗和自動運維,并實現高效的資源和能源的利用。

  2019年,則是通信產業在網絡自動化和智能化方面凝聚共識的一年。2019年5月,TMF成立了Autonomous Networks項目,并發布AN 1.0白皮書,闡述了自動駕駛網絡框架、5級定義、方法和應用場景示例等;GSMA在2019年10月發布《智能自治網絡案例報告》的報告中闡述了智能自治網絡三層架構和5個階段劃分;ETSI ENI則在2019年11月其發布的報告中描述了基于AI的網絡自治5級分類定義。

  同樣是在2019年10月,華為正式將智簡網絡IDN(Intent-Driven Network)升級到自動駕駛網絡ADN(Autonomous Driving Network)解決方案,將AI與網絡和運維場景全面的融合。

  華為全球技術服務部總裁湯啟兵

  華為全球技術服務部總裁湯啟兵表示,“隨著網絡技術和電信業務的快速演進和不斷疊加,ICT網絡節點規模不斷增加,電信業的多用戶、多業務、多目標、多場景疊加到多代技術共存的大規模動態復雜網絡上,網絡運維整體呈現向著更加復雜的方向發展。而人工智能的應用將為解決ICT產業發展的難題帶來了革命性的機會。”

  如其所言,華為正以極簡網絡和智能運維為核心理念規劃、設計和開發相關產品。通過三層開放架構,在邊緣、網絡和云端三層引入AI的價值:通過網絡+AI重構建網模式,用數據分析激發網絡潛能;通過運營+AI重構運維模式,邁向人機協同;通過商業+AI重塑商業體驗,使能業務創新。

  如湯啟兵所說,“共建共贏,把AI帶入網絡和運維的每一個環節”,是華為公司的戰略與愿景,同時也是支撐運營商數字化轉型中華為責無旁貸的使命。“我們要與運營商共同探索,利用AI將網絡與業務相結合,并應用在芯片中,應用在網絡上,讓網絡懂業務、懂應用、懂體驗,讓網絡更開放、更敏捷。”

  湯啟兵從實踐角度,也為電信行業智能化轉型提出了三點建議。

  首先,網絡智能是基礎,網元數字化和內生智能能夠讓網絡AI發揮更大的作用,同時需要在管控層開放更多場景化的意圖API。

  其次,統一數據模型與AI框架,將AI嵌入流程與場景是關鍵。要將電信行業專業知識與經驗,打磨到適用于電信行業的AI模型中,并將AI嵌入作業流程的每個環節。

  第三,面向AIOps的人才轉型,要通過低門檻應用和AI開發平臺,適配電信從業人員,使能電信行業人才轉型。

  華為堅信:人工智能技術將對電信產業的生產方式、運營模式、思維模式和人員技能等帶來全方位的深遠影響,并催生大量新產品、新應用、新服務。

  網絡智能化的壓力和運營商的動力

  按照GIV的預測,到2025年全球會產生的數據總量將達到180ZB,而根據IDC的預測,2020年全球的數據總量將會有50ZB,這意味著5年之后將會有三倍多的數據在網絡中“奔跑”,這對于電信行業的壓力非常巨大。

  具體會表現在幾個方面:

  第一,無線2G/3G/4G/5G形成四世同堂疊加網,核心網CS/PS/IMS/IOT等形成十域并存的網絡格局,帶來了網絡的復雜性。

  第二,傳統網絡運維模式,95%的流程和作業節點都需要人為干預,伴隨著網絡越來越龐大,需要運維人員也會呈指數級的增長,導致人工運維成本的不斷走高。

  第三,電信產業雖擁有大量數據和商業規模優勢,但商業變現能力不足,尤其在差異化的產品和客戶服務能力不足,網絡SLA保障仍然很困難。網絡擁塞導致的業務卡頓、閃斷、質差隨處可見。

  第四,相比于IT和互聯網行業,電信行業新業務的融合創新速度慢,電信產業新業務平均上線時間大于12個月。表現出業務創能力薄弱的問題。

  運營商們正在通過各自對網絡智能化和AI技術的理解,努力解決這些難題。與此同時,AI技術也賦能更多樣化的應用場景,廣西電信網運部總經理湯煜提到,AI可以讓網絡更智能、更綠色,讓我們擁有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環境,廣西電信將AI應用于節能環保,這是AI技術帶來的新價值。

  電信行業的詩和遠方

  作為自動駕駛網絡產業重要的推動者,華為一直秉持著“把復雜留給自己、把簡單帶給客戶”的理念,在推動自動駕駛網絡的標準確立和實踐落地。

  在此過程中,“華為也在致力于打造泛在千兆、確定性體驗和超自動化的智能聯接,通過引領自動駕駛網絡的架構級創新,實現網絡自動、自愈、自優、自治,面向市場提供智能服務新體驗,共同推進產業升級,抓住數字經濟和智能時代的新機遇。”魯鴻駒說。

  首先在標準方面,10月7日TM Forum最新發布了《AN白皮書2.0》,華為將積極參與TM Forum自治網絡AN工作組,與其他產業伙伴們開展,與ETSI ZSM、ETSI ENI、3GPP、GSMA等產業聯盟與標準組織的高效協同,實現架構一致和標準協同。

  其次,在產品創新方面,華為繼2019年發布全系列iMaster智能運維產品之后,圍繞綜合節能、智能運維、體驗與優化、網格經營四個維度推出了十大可落地的智能服務場景化應用,幫助運營商提質增收和降本增效。

  第三,在推動實踐落地方面,華為將繼續與運營商緊密合作,共同構建新型智能運維服務模式,實現差異化網絡服務能力的落地,加速網絡運維的智能化與系統支撐的集中化,加快組織和人才的數字化轉型賦能。

  最后,在生態合作方面,魯鴻駒也呼吁整個產業要做大“朋友圈”,與全行業共建開放的生態合作平臺,逐步實現“平臺+應用”的合作模式,通過開放的平臺,促進豐富多樣的行業生態的繁榮。

  的確,華為自動駕駛網絡不是單一產品的創新,而是全場景、全系列地系統架構和運維模式創新,更是產業各方共同努力,堅定前行,合力換取的成果。通向自動駕駛網絡將是一個長期的旅程,是電信行業的詩和遠方。

低速無人駕駛產業綜合服務平臺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低速無人駕駛產業綜合服務平臺]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低速無人駕駛產業綜合服務平臺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5260609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低速無人駕駛產業綜合服務平臺”,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低速無人駕駛產業聯盟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