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駕駛注定成未來趨勢?中國標準將至行業或迎利好

時間:2020-03-17

來源:騰訊網

0

導語:日前,工信部在官方網站上發布了《推薦性國家標準報批公示》,以期就《汽車駕駛自動化分級(報批稿)》向社會各界征求意見。若審批落地,這意味著中國將正式擁有自己的自動駕駛汽車分級標準。

   日前,工信部在官方網站上發布了《推薦性國家標準報批公示》,以期就《汽車駕駛自動化分級(報批稿)》向社會各界征求意見。若審批落地,這意味著中國將正式擁有自己的自動駕駛汽車分級標準。

  對此,不少業內人士認為,行業標準的完善,將助力各類自動駕駛汽車的量產與落地。值得注意的是,在報批公示出臺前,資本層面已聞風而動,2月26日,國內自動駕駛初創公司小馬智行從豐田汽車公司獲得4億美元的融資,同一天,馭勢科技也宣布在B輪融資中獲得博世戰略投資。原本“冷靜”的自動駕駛領域動作頻頻,是否意味著自動駕駛的“春天”要到了?

  01

  標準助力,城市智能交通按下加速鍵

  《汽車駕駛自動化分級》是我國智能網聯汽車標準體系的基礎類標準之一,將為我國后續自動駕駛相關法律、法規、強制性標準的出臺提供支撐。其中包括了對駕駛自動化的定義、駕駛自動化分級原則、駕駛自動化等級劃分要素、駕駛自動化各等級定義、駕駛自動化等級劃分流程及判定方法、駕駛自動化各等級技術要求等,擬從2021年1月1日起實施。

  據悉,根據目前發布的報批稿,汽車駕駛自動化功能將劃分為0至5共6個等級,其中最高級別的自動駕駛為完全自動駕駛,也就是駕駛自動化系統在任何可行駛條件下持續地執行全部動態駕駛任務和執行動態駕駛任務接管。

  百度智能駕駛事業群生態合作總經理劉碩表示,自動駕駛和智能交通息息相關,每個環節都是相輔相成的。今年1月起,中央密集部署推進“新基建”,13個省市公布了總投資規模近34萬億元的2020年重大項目投資清單,新基建無疑是絕對的主角。按照央視的定義,新基建指“發力于科技端的基礎設施建設,包含5G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七大領域,涉及到通信、電力、交通、數字等多個社會民生重點行業。而智能交通毫無疑問是“新基建”的典型代表,”隨著自動駕駛分級政策完善及行業規模的擴大,城市智能交通或將更進一步分享“新基建”盛宴。

  02

  融資全面開花、巨頭跑步進場

  2020年,中國自動駕駛,迎來了春暖花開。3月11日,無人配送初創企業新石器宣布完成規模近2億元人民幣新一輪融資,由理想汽車領投,新資方毅達資本加入,老股東云啟資本和耀途資本追加投資。

  不止新石器迎來新一輪融資,耀途資本在自動駕駛領域的5個項目都將接連宣布融資消息,整個投資組合融資金額達到3000萬美元-1.7億美元,其中包括固態激光雷達企業nnoviz、超寬帶毫米波成像雷達芯片公司Vayyar、車規級高性能低功耗AI端側處理芯片公司Hailo、主動式AI交互算法企業IntuitionRobotics、以及L4決策算法初創公司元戎啟行。

  在此之前,Pony.ai、Momenta、馭勢、智行者、高仙機器人等國內自動駕駛企業也紛紛公布了好消息。

  資本接連出手正是源于對自動駕駛潛能的期待。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無人駕駛汽車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到2021年,預計全球無人駕駛汽車市場規模將達70.3億美元,到2035年,預計全球無人駕駛汽車銷量將達2100萬輛。而更重要的是,產業鏈上各種元器件技術的發展成熟,也讓自動駕駛即將迎來商業化契機。

  03

  仍面臨諸多挑戰

  事實上,疫情期內,無人駕駛產品就已經表現出一定的應用優勢。為了降低“人傳人”的風險,在武漢市青山區,一輛由京東物流自主研發的智能配送車每天往返于配送點和武漢第九醫院之間。2月14日開始,百度Apollo攜手新石器在北京市海淀醫院投放無人車,負責海淀醫院隔離點的無接觸送餐工作。

  政策帶來利好,將加大城市主政者或者城市運營方的協同投入力度,一方面,企業有更充裕的資金,更被信任的環境,更積極的配合,這些都將加速自動駕駛技術的演化,使得原本的開發周期“壓縮”。

  不過,國內自動駕駛企業要實現商用仍面臨諸多挑戰。如何讓路更智能是首要問題。自動駕駛的商用依托于AI、大數據、云計算等前沿技術的支撐,在5G和新自動化推動下,現有的交通體系仍然缺乏比較完整的頂層設計,畢竟交通是基礎設施,需要與政府統一,有整體的建設步驟和規劃。另外就是安全問題。自動駕駛涉及到的安全問題,需要建立安全標準,方能規模量產。

低速無人駕駛產業綜合服務平臺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低速無人駕駛產業綜合服務平臺]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低速無人駕駛產業綜合服務平臺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5260609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低速無人駕駛產業綜合服務平臺”,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低速無人駕駛產業聯盟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