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催熱自動駕駛爭奪戰,三大運營商、BAT和華為誰是真地主?

時間:2019-06-09

來源:無人駕駛網

0

導語:隨著工信部向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和中國廣電發放4張5G商用牌照,這場把目標定在未來的技術之戰,算是開打了。

   隨著工信部向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和中國廣電發放4張5G商用牌照,這場把目標定在未來的技術之戰,算是開打了。
timg (5)

  小編第一個想到的,這是運營商的春天,是三位大哥重回C位的良機,但見過移動互聯網大潮爆發的人多半心里清楚,搭臺的頂多混個溫飽,臺上的角兒才是真正的“紅利收割機”。

  特別是,5G技術入場的節奏,將有望改變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路徑,不僅在理論上存在縮短中國在單車智能上與美國差距的可能,更可能讓BAT、華為等在這場戰爭的上半場難有斬獲的巨人們成為新戰場的主宰。

  在這個“帶節奏”的關鍵時刻,人人都有著扔點籌碼搏一搏的沖動

  唯獨各位消費者還是且淡定點兒,無論是5G還是自動駕駛,這兩顆子彈都得再飛會兒。

  運營商牌照到手 輸給BAT的大佬終能“叫地主”?

  5G牌照到手,就像在賭桌前先拿到了“A”,在移動互聯時代勉強糊口的三位大哥,終于有資本“叫地主”了。

  雖然自動駕駛各技術路徑間還在掐架,但大多對優質通信技術頗為看重。特別是在單車感知技術上仍落后一流水平的中國,歷來都有大舉推廣LTE-V2X技術的打算。

  通過對現有道路及交通基礎設施的大規模智能改造,多方提出的“車路協同”方案都設想依托5G和隨之升級的傳感器,實現人、車、路三者信息的動態實時交互,用基礎設施的智能升級,彌補單車在視覺、雷達、定位等感知能力的缺陷,超車歐美。

  這下,移動、聯通、電信三位大哥怎能不燃得“如燦爛的煙火”。曾有運營商技術人員表示,LTE-V2X是5G發展第一階段就可支持的技術,只要依托于統一驗證平臺,使用統一標準架構,實現從設備到運營到服務和應用的統一支持,就能充分發揮5G為道路環境感知、遠程信息交互等方面的作用。

  小編斗膽翻譯一下,“技術不叫事兒,關鍵是把從底層到應用的標準統一。”那這標準制定的話語權誰更多,還不顯而易見。

  手握牌照的通信運營商,毫無疑問是未來道路基礎升級設施的重要部署者,車廠要連接路側單元和車載設備,還不得乖乖唯馬首是瞻,根據“標準”進行參數校準。

  不僅如此,之前吃了虧的運營商,這次料定也會通過支持多接口連接,在為車與車、車與基礎設施實現大帶寬、大覆蓋通信服務同時,進一步壯大并活用手頭的大量運營數據。

  果然,人家也是這么干的。

  從2017年開始,中國移動就爭取到廣汽、上汽、長安、東風、長城等多家主機廠作為合作對象,2019年初更宣布與長安、華為、中移物聯網等合作開發LTE-V、5G車聯網等技術。

  今年4月,中國聯通也與長城、上海移遠、高通在5G、V2X等領域合作。而中國電信也曾牽手吉利在云計算、大數據、邊緣計算、5G和V2X等領域展開合作。

  哇塞,從BAT拿回尊嚴,讓汽車廠商叫爸爸,讓沉淀數據下金蛋,唉呀,有點小膨脹啊。

  BAT再搶船票 重金 “搶地主”不含糊!

  眼看自動駕駛風口狂暴,BAT如何看不到5G對V2X解決方案的吹風助燃?這張通往未來的船票不到手,三位大佬何以心安?

  坦白說,依托V2X技術的車路協同風口,最早那也真是BAT先吹起的。2018年9月,阿里達摩院宣布,跟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合作,把“車路協同”作為自動駕駛的主要方向。

  此前,中國車廠與方案商多師從Waymo和特斯拉,將研發重點放在“單車智能”上,希望通過傳感器、芯片、算法、高精地圖等的結合,增強車輛對環境適應能力,“自學成才”。看到馬爸爸當年另起爐灶,開起的“補習班”,豈不心向往之。

  隨后,在自動駕駛上孤注一擲的百度果斷接招,在9月14日宣布,百度已有成熟的“車路協同”方案,并且到年底,就會將方案開源,并跟Apollo自動駕駛生態無縫對接。當時,百度還強調早在2016年就跟機構合作探索“車路協同”,連阿里的“首吹頭銜”也要搶來。

  而騰訊也從2018年8月就開始參加5G標準化工作,并同時參與了IMT-2020 5G推進組V2X應用層消息集制定工作,希望在向用戶推送實時路況信息、高精定位、輔助安全駕駛等能力同時,還能結合應用場景,把互聯網的相關服務直接面向客戶主動推送,真是搞啥都不忘了自己生態圈里的一畝三分地。

  到了2019年,三家更是大撒金銀,智能的路有沒有鋪出來沒看著,但這條產業路徑早就被鋪得金燦燦。

  2019年5月,騰訊在數字大會上發布了5G車路協同開源平臺。隨后,阿里以35.9億獲千方科技15%股份,成為第二大股東,宣布雙方將圍繞智能交通和邊緣計算領域進行深入合作。

  而頗具戲劇性的是,百度和剛被阿里入股的千方科技也早有合作協議,合作內容中也赫然有著合作推出V2X車路協同解決方案的內容。

  果然,在BAT的字典中,任何技術鴻溝都可以用銀子填平,也必須盡快填平。在賭未來這個事情上,可能你只有一次下注的機會,過了這村,就會注定成為他人成功學傳記中可悲的行業失敗背景板。

  華為發力整合資源 軟硬件一體或成“真地主”?

  最后說說華為吧,老任入局汽車其實并不算早,但整個行業對軟硬件能力一手抓的華為無時無刻不忌憚三分。

  眼看自動駕駛技術之爭棋至中盤,做通訊運營起家的華為,不趁著5G入局,還真是“有便宜不占大傻蛋”。

  其實,早在2018年9月,華為就在世界物聯網博覽會上,參與展示了全球第一個城市級車路協同平臺(LTE-V2X,與C-V2X采用不同的通信技術),雖然技術路徑與BAT并無新意,但人家是中國唯一一家推出商業化V2X芯片級解決方案的公司啊,這個底蘊太可怕了。

  其實,早在2017年,華為就與大唐作為主要報告人,向國際通信標準組織3GPP提交了車聯網(LTE-V2X)的標準申請,并在2017正式確立了第一個國際標準。

  掌握了核心技術之后,老任果斷開始了跑馬圈地,誰讓他在5G技術的研發也是駕輕就熟呢?2018年年底,華為攜手北京首發集團、奧迪中國,基于C-V2X(即蜂窩網絡的V2X),完成全國首例高速公路實際場景的車輛協同測試,據說理論上可實現時速達80Km的L4級別自動駕駛和智能輔助駕駛。

  而到2019年4月22日,華為又發布全球首款專為汽車設計的5G通信硬件——MH5000,該車載模塊基于1月發布的巴龍5000 5G的基帶,高度集成車路協同C-V2X技術。

  據了解,該模組采用的的C-V2X解決方案已在無錫、上海、深圳、雄安、海南、襄陽、柳州等各個試驗區,與國內外十多家汽車廠商成功完成城市開放道路測試。

  隨后,華為就在2019年4月首次參加上海車展,與上汽、一汽、東風、長安、北汽、廣汽、比亞迪、長城等13家車企共同發布C-V2X商用路邊,并計劃在2020年-2021年量產C-V2X汽車。

  如今5G商用加碼,華為在此前后,宣布正式成立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部門,直接隸屬ICT管理委員會管理,可以說是水到渠成,不得不佩服華為的戰略節奏。

  據介紹,華為對智能汽車解決方案業務部的定位,是作為未來華為在智能汽車領域負責的主要部門,提供智能汽車的ICT部件和解決方案。

  不知道這個目標清晰的新BU是否會最終幫助華為成為這個行業名副其實的“真地主”呢?

低速無人駕駛產業綜合服務平臺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低速無人駕駛產業綜合服務平臺]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低速無人駕駛產業綜合服務平臺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5260609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低速無人駕駛產業綜合服務平臺”,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低速無人駕駛產業聯盟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