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10+礦區無人駕駛企業發展現狀

時間:2025-09-18

來源:低速無人駕駛編輯部

0

導語:全球礦區無人駕駛正邁入規模化應用階段。

近年來,國內專注于礦區無人駕駛細分賽道的玩家如雨后春筍般涌現,極大程度上推進了我國智慧礦山發展。從全球范圍看,礦區的智能化產業轉型最早起源于美國,日本緊隨其后發展。

據新戰略低速無人駕駛產業研究所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外礦區無人駕駛代表企業有10余家,重點集中在歐美、日韓地區。時至今日,這些企業在礦區無人駕駛領域的技術和應用都取得了極大進展。

各企業具體介紹:

卡特彼勒(Caterpillar)

總部位于伊利諾斯州,是全球最大的工程機械和礦山設備生產廠家、燃氣發動機和工業用燃氣輪機生產廠家之一。全球第一輛無人駕駛礦車的研發制造起源于卡特彼勒。代表性無人礦卡包括CAT789D、CAT794AC、Cat777和Cat793D/793F等。1996年,正式推出Cat777C無人駕駛采礦卡車。2013年,CAT®MineStarTM無人駕駛系統開始商用,首批搭載在6臺無人礦車上。

2023年11月,卡特彼勒自動運輸系統正式投入商用十周年,其宣布已在澳大利亞、南美和北美三大洲,支持15個客戶運營超620輛無人駕駛卡車,覆蓋銅礦、鐵礦、油砂礦、煤礦、金礦等。這些無人駕駛卡車當時已經運輸超過63億噸材料,總計行駛2.3億多公里,沒有收到任何傷害報告。

2025年3月,推出市場上“首款商用”無人駕駛灑水車Cat789D。7月,Cat777在Bull Run采石場運輸100萬噸材料。2025年一二季度財報顯示,上半年銷售額約為308億美元,同比下降5.19%;實現營業利潤約54.39億美元,同比下降22%。

小松集團(Komatsu)

總部位于東京,是全球領先的工程機械及礦山機械制造企業之一。代表性無人礦卡包括Komatsu 930E系列、Komatsu 980E系列和Komatsu 830E 系列。小松集團第一輛77t無人駕駛卡車首先在日本一家水泥公司的采石場試驗,用雷達檢測障礙物,最大運行速度36km/h。

2008年,推出世界上第一個“無人自卸車操作系統(AHS)”。2016年,推出了一款遙控自卸礦車,據稱是全球首款無座艙式無人礦車。

截至2025年5月,小松集團小松在全球擁有超過875輛無人礦卡,其客戶累計運輸了超過100億噸的物料。

2025年7月,美國內華達金礦公司(NGM)在其230噸和300噸自卸卡車車隊部署小松FrontRunner AHS系統。2025年8月,與Pronto 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在北美各地的采石場部署無人駕駛運輸解決方案。2025年二季度財報(4月1號至6月30日)顯示,凈銷售額為9095億日元,較2024年同期的9598億日元,同比下降5.2%;實現營業利潤1404億日元,同比下降10.6%。

日立集團(HITACHI)

總部位于東京,是全球領先的工程機械及礦山機械制造企業之一。代表性無人礦卡包括Hitachi EH5000AC-3和Hitachi EH4000AC-3(AHS系統)。

2013年,日立與澳大利亞電力公司 Stanwell Corporation Limited 合作,在距澳大利亞東部布里斯班內陸約100公里的 Meandu 煤礦建立了一個無人駕駛的試驗場。2020年,與Kinetic Meshreg無線網絡提供商 Rajant Corporation合作,在澳大利亞煤礦部署自動運輸系統 (AHS)。

2025年一季度財報(4月1號至6月30日)顯示,營收為3061.52億日元,較2024年同期的3282.17億日元,同比下降6.7%;凈收入為134億日元,同比下降49.8%。

沃爾沃集團(VOLVO)

總部位于哥德堡,是世界領先的卡車制造商。代表性無人礦卡包括VOLVO HX01、Volvo FH和Volvo VNL。

2016年發布HX01無艙礦卡概念車,并在瑞典地下礦井開展無人礦卡測試。2018年11月,在挪威Brønnøy Kalk礦區落地首個商用無人礦卡項目。2019年2月,在挪威Brønnøy Kalk礦區測試FH系列無人礦卡。

2024年5月,發布了搭載Aurora軟件的 VNL無人駕駛卡車。同年12月,與DHL Supply Chain在美國啟動無人駕駛運營,由專門打造、可立即投入生產的沃爾沃VNL無人駕駛卡車提供支持。

2025年5月,為挪威布倫尼卡爾克(Brønnøy Kalk)部署了7輛FH無人礦卡,運輸了超過100萬公噸的石灰石。2025年一二季度財報顯示,上半年凈銷售額為2447億瑞典克朗,較2024年同期的2714億日元,同比下降9.8%。

安百拓(Epiroc)

總部位于斯德哥爾摩,是全球領軍礦山裝備企業。代表性無人礦卡包括Minetruck MT65 MKIII。

2018年,收購ASI Mining31%的股份,開啟在礦業自動化領域的戰略布局。自2020年以來,與ASI Mining攜手,與澳大利亞Roy Hill公司合作,在澳大利亞Roy Hill鐵礦進行無人礦卡項目開發。至2023年3月,將Roy Hill的96輛礦卡混合車隊轉變為無人駕駛車隊。2024年7月,收購ASI Mining剩余66%的股份,進一步加強在礦業自動化領域的布局。2025年7月,在加拿大魁北克省阿格尼科鷹礦業(Agnico Eagle Mines)奧德賽(Odyssey)礦區部署首臺Minetruck MT65 MKIII無人駕駛礦卡。

2025年一二季度財報顯示,上半年營收為306.66億瑞典克朗,較2024年同期的306.54億瑞典克朗,同比上漲約0.04%。

山特維克(Sandvik)

總部位于斯德哥爾摩,是全球領先的先進產品制造商。1999年,啟動礦山自動化項目。

2004年,在智利Codelco銅礦El Teniente首次部署 AutoMine® 裝載系統,這是其在實際礦山環境中的首次落地應用。2005年,在南非 De Beers 的 Finsch 礦區實現首次裝載機與礦卡一體的自動化系統集成。2006-2007年,通過 AutoMine® 平臺正式展開其無人駕駛業務。2020年,發布AutoMine for Trucks,將無人駕駛能力拓展至 地下與地表礦卡,實現跨地形運輸。

截至2023年11月,AutoMine® 系統已部署超過1,000臺地下與地表自動化設備,覆蓋逾100個客戶現場。2025年一二季度財報顯示,上半年營收為604.21億瑞典克朗,較2024年同期的590.01億瑞典克朗,同比上漲約2.4%。

別拉斯(BelAZ)

總部位于白俄羅斯佐迪諾市,是世界大型的礦用汽車專業生產商之一。代表性無人礦卡包括BelAZ 75131。

2015年,首次展示由一臺78250裝載75131自動化礦用卡車。2018年年底,與俄羅斯 VIST 集團合作,在測試場測試了基于 BelAZ-751R礦卡的遠程控制和無人駕駛功能。2019年5月,在白俄羅斯若迪諾市測試場,在5G云網絡測試區運行BelAZ無人駕駛采礦卡車。同年8月,VIST集團和SUEK在俄羅斯哈卡斯礦山測試BELAZ無人駕駛礦卡。2020年4月,已在俄羅斯煤礦公司SUEK-Khakassia LLC投入兩輛 BELAZ 130噸無人駕駛礦卡,在俄羅斯切爾諾戈爾斯基露天礦的阿巴坎斯基露天礦場運行7513R自卸礦卡,并準備在所有大型自卸卡車上推行無人駕駛技術。

2025年3-4月,已有5輛自卸卡車發往俄羅斯客戶。

斯堪尼亞(Scania)

總部位于斯德哥爾摩省南泰利耶,是瑞典貨車及巴士制造廠商之一。代表性無人礦卡包括Scania AXL和G 560 8x4。

2011年,與瑞典皇家理工學院(KTH)合作,開始研發無人駕駛卡車技術。2019年,斯堪尼亞正式發布全新無人駕駛概念卡車“AXL”。2021年2月,首次在公共道路上測試L4級自動駕駛卡車。2022年10月,與力拓在西澳大利亞皮爾巴拉地區礦場開發更靈活的無人駕駛礦卡。2024年10月,與澳大利亞礦業服務提供商Regroup合作推出無人駕駛采礦卡車車隊,并計劃在2025年年底在西澳大利亞亞皮爾巴拉地區部署首批由11輛G 560 8×4無人駕駛剛性自卸卡車組成的車隊。2025年2月,在瑞典交通局的許可下,首批無人駕駛卡車已獲準在公共道路上進行測試。

2025年一、二季度財報顯示,上半年營收為987.32億瑞典克朗,較2024年同期的1104.79億瑞典克朗,同比下降約10.6%。

ASI Mining

總部位于猶他州門登,是工業車輛自動化專家。

2006年,首次進入礦業自動化領域。2014年,與利勃海爾合作,推動其無人駕駛自卸卡車與ASI自動駕駛指揮和控制平臺MOBIUS兼容。2018年,31%的股份被安百拓收購。2020年3月,與安百拓簽署了一份分包合同,為西澳大利亞皮爾巴拉 6千萬噸/年 Roy Hill 鐵礦提供自動化運輸礦卡解決方案。2023年8月,與分銷商Epiroc接到Roy Hill Iron Ore的訂單,對18輛日立EH4000自卸卡車進行自動化改造。

2024年7月,剩余66%的股份被安百拓收購。

斗山工程機械(DOOSAN Infracore)

總部位于首爾,是一家主要從事重型設備制造和銷售業務的韓國公司。

2018年,斗山工程機械(Doosan Infracore) 與韓國初創公司PoteNit簽署了投資協議,旨在共同開發無人駕駛系統。2019年,斗山集團智慧礦山解決方案“Concept-X”完成研發,并在ConExpo-Con/Agg2020貿易展上展出。2020年3月10日,在美國拉斯維加斯國際工程機械展覽會上,斗山展出的Concept-X無人自動化解決方案和DoosanCONNECT遠程信息處理系統。

2021年,Doosan Infracore被現代重工集團收購,并于2023年更名為HD Hyundai Infracore。

利勃海爾(Liebherr)

總部位于瑞士布爾勒,是世界建筑機械的領先制造商之一。代表性無人礦卡是T 264。2023年8月,在西澳大利亞部署由四輛T264無人駕駛卡車組成的車隊。2024年9月,獲得100輛電池驅動無人駕駛礦卡的訂單。同月,與澳大利亞礦業公司Fortescue簽訂一項價值28億美元的訂單,協議內容包括交付360輛由雙方聯合開發的T 264型電池驅動無人礦卡。

2025年2月,推出S1 Vision 140噸掛車。2024年財報顯示,全年總營收達146.22億歐元(折合160億美元),較上年增長4.1%。其中,工程機械及礦業設備營收同比增長3.5%,達98.91億歐元(約合109億美元)。

總結

從以上10余家礦區無人駕駛企業的發展現狀來看,全球礦區自動化技術的版圖已經逐漸清晰。美國依然是無人駕駛技術的發源地,從20世紀80年代起便布局礦車自動化,卡特彼勒憑借Cat® MineStar™系統在全球多地實現規模化商用,累計運營超620輛無人駕駛礦卡,奠定了行業標桿地位。

日本則以小松、日立為代表,依托扎實的工程機械制造實力和自動化技術積累,持續推動AHS系統迭代升級,小松更是成為全球首個突破875臺無人礦卡部署的企業。

韓國的現代斗山等企業雖起步稍晚,但通過Concept-X等智慧礦山解決方案切入賽道,重點布局自動駕駛系統、仿真測試與整車驗證。與此同時,ASI Mining、Pronto等專業自動化方案供應商,通過改裝與軟件平臺,為傳統礦卡提供無人化升級路徑,加速了行業整體滲透率提升。

歐洲則呈現出多點開花的格局:瑞典的沃爾沃、斯堪尼亞、山特維克、安百拓(Epiroc)等企業,分別在露天礦和井工礦、整車和調度系統、全新礦卡與改裝方案等多條技術路徑上探索,形成從整機制造到數字化運營的全鏈條優勢。別拉斯、利勃海爾等傳統礦用車巨頭也紛紛試水無人駕駛,積極在俄羅斯、澳大利亞等地展開實地試驗和車隊部署。

總體來看,全球礦區無人駕駛已進入規?;瘧秒A段,主流企業不僅在車輛數量和運輸里程上不斷刷新紀錄,還在多礦種、多場景實現落地,推動行業向降本增效、綠色低碳方向演進。其成熟經驗也為中國企業提供了可借鑒的范本。憑借龐大的市場需求、豐富的場景資源和快速迭代的工程能力,國內企業正在加速追趕,并在若干標桿項目中實現了從“跟跑”到“并跑”的跨越,展現出“中國速度”在全球礦區無人駕駛賽道的崛起潛力。

寫在最后

中國最早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關注并推動礦區自動化技術,在過去40多年的時間里,經歷了從“人控”到“機控”,到“數控”,再到“智控”的巨大轉變。而礦區無人駕駛技術真正得到廣泛關注和快速發展就是“智控”階段。

目前,中國在礦區無人駕駛領域的發展已實現從“趨步”到“馳騁”的跨越,技術創新、商業模式與規?;瘧梅矫嫒蝾I先,并涌現一批具備國際競爭力的優秀企業代表。

9月13日,由低速無人駕駛產業聯盟聯合主辦的“2025首屆無人駕駛礦卡工程應用大會”在陜西榆林圓滿落幕。(推薦閱讀:“2025首屆無人駕駛礦卡工程應用大會”在榆林成功舉辦?。?/span>

大會現場,重磅發布了《中國礦區無人駕駛行業發展藍皮書(2025版)》。該藍皮書由低速無人駕駛產業聯盟、新戰略低速無人駕駛產業研究所主編,伯鐳科技、希迪智駕、易控智駕、辛巴科技、羅博網聯、大塊頭智駕、中鐵十九局領航科技公司、路凱智行等代表企業聯合編制。

隨著藍皮書的正式發布,藍皮書完整電子版本業也即將面世,請關注本公眾號后續發文!(推薦閱讀:調研數據重磅發布!《中國礦區無人駕駛行業發展藍皮書(2025版)》)

低速無人駕駛產業綜合服務平臺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低速無人駕駛產業綜合服務平臺]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低速無人駕駛產業綜合服務平臺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5260609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低速無人駕駛產業綜合服務平臺”,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低速無人駕駛產業聯盟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