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之內兩家上市公司入局,競逐無人配送“萬臺交付”

時間:2025-09-18

來源:低速無人駕駛編輯部

0

導語:又一家企業喊出1萬臺目標。

近日,無人配送賽道再度升溫。一批兼具實力與潛力的“車規級”選手,包括德賽西威、佑駕創新相繼入局這一炙手可熱的領域;以及Momenta也被傳即將進軍無人配送。

這幾家主業務不同的企業也將憑借獨特優勢切入行業、影響行業:德賽西威以汽車Tier1身份將整車武裝到“車規級”,佑駕創新則將借前裝輔助駕駛城區場景的技術和經驗遷移賦能至同樣使用場景的無人物流。

回顧今年以來,無人配送賽道持續升溫,從融資、合作到新品技術發布,多點開花,也推動者產業規?;涞厮俣?,業內企業也喊出了萬臺級的落地目標。那么這場熱潮背后又有哪些驅動力呢?大廠的入局又能否真正解決當下行業所面臨的挑戰、推動更大規?;涞??

佑駕創新:從L1到L4進階下的場景布局

9月15日,佑駕創新于深圳正式發布旗下無人物流品牌“小竹無人車”,標志著其正式進軍無人配送賽道。這也是佑駕創新繼推出無人小巴后,在L4級賽道的又一場景拓展。

現場首發兩款小竹無人車型T5及T8 ,T5貨箱空間能優化釋放5.5㎡,實現同級最大載重1000kg,最高續航180km,主要服務于快遞城配、商超零售、生鮮配送等細分場景。

T8則擁有8.5m³容積,能夠更滿足大運量運輸需求,最大載重1700kg,最高續航240km,可廣泛應用于城配與工業物流,并可深入礦區與港口等更多專業場景。

前裝輔助駕駛的城區場景,與無人物流的使用場景天然重合。作為一家以前裝量產方案起步的智駕公司,佑駕創新在前裝量產業務中積累了海量數據和場景經驗。

現場發布的小竹無人車也打上了車規級、穩定耐用、高品質等標簽,底氣在于其下一代產品將由佑駕創新量產業務的深度合作伙伴共同打造,包括地平線雙征程6M芯片、速騰聚創最新一代的EMX激光雷達產品,以及四維圖新的定位系統P-Box。

這種復用佑駕創新前裝乘用車的智駕軟硬件生態,實現了整車成本的顯著降低。據佑駕創新創始人兼董事長劉國清博士透露,其整車BOM成本相比行業平均降低約20%-30%,這意味著在同等價格下可實現更快的規?;瘽B透。

除了BOM成本,運營成本也是無人配送車的大頭,在這方面,佑駕創新希望用“根據地”打法,選取一批城市,集中資源,單個城市重點部署300-500臺規模通過規?;瘉斫档蛦诬囘\營成本。發布會現場,成都、陜西、江陰等地相關政府代表與佑駕創新簽署了合作協議,預計這些城市可能就是(深圳之外)率先全力推動的地區。

發布會現場,劉國清博士也喊出了明年落地1萬臺的目標。

據佑駕創新2025年中期業績公告顯示,其無人小巴業務在2025年上半年營收已突破千萬元人民幣,并已累計獲得十余個項目。預計今年無人小巴收入將超過5000萬元。

L4級無人駕駛有望成為佑駕創新繼智駕、座艙、V2X業務后的下一個增長點。

德賽西威:第三次創業,打造第二增長曲線

9月2日,德賽西威正式推出旗下全新低速無人車品牌 “川行致遠”,并推出“川行致遠S6飛翼款” 與 “川行致遠S6側拉門款”兩款L4級低速無人駕駛產品,標志著德賽西威正式進軍低速無人車賽道。

兩款車型,前者主打高效裝卸,采用上裝飛翼式開啟結構,配合智能裝卸輔助系統,能將貨物裝卸時間縮短30%以上,特別適配快遞、商超等高頻次批量配送場景;后者則側重靈活取貨,側門開啟角度可達120度,搭配可調節貨艙分區,更適合醫藥、生鮮等對取貨便捷性要求高的細分領域。

作為一家在座艙、智能駕駛、域控制器、傳感器等汽車電子行業深根多年的頭部企業,德賽西威已有較強的軟硬件集成能力與車規級生產能力。此次,德賽西威的入局一舉將無人配送車推至“車規級”定義。從整車到零部件, “川行致遠”無人車全面對標國家汽車標準、地方無人車團體標準及相關制造體系。

S6系列產品中的七大核心亮點中,有六項創新技術實現行業首發:六項創新技術的行業首發:從整車到零件的全車規級開發、智能軸向控制系統、無人車爬坡高度提升至25%、無人車行業內6年30萬公里電池標準、全車規級智駕套件、全車智能感知表皮。

事實上,早在今年4月份,德賽西威就發布了面向2030年的戰略規劃,其中,無人車業務,正是德賽西威實現2030戰略的重要支撐之一。

回顧德賽西威近40年成長史,從當初的合資品牌,突破車載音響和空套控制技術壟斷,到實現傳統零部件供應商轉型,布局智能座艙、智能駕駛、智能網聯三大業務,成為汽車供應鏈龍頭企業,到如今的“AI 汽車時代的全面賦能者”角色,3次轉身,到如今錨定千萬級別市場規模的無人配送領域。

德賽西威正在著力打造業績增長的第二曲線。

大廠扎堆背后的深層邏輯

事實上,不止這兩家大企切入無人配送賽道,今年以來,行業入局者中,既有即未科技這樣錨定無人配送領域的初創企業,也有像文遠知行這樣深入探索場景應用、完善產品布局的頭部企業。

今年3月,既未科技首次對外公開路面就是宣布“無人物流行業首個端到端大模型量產上車”消息,推出其首款機器人產品“靈小駒”。

今年2月,文遠知行發布其新一代無人物流車Robovan W5(簡稱“W5無人物流車”),這是一款專為城市開放道路打造的L4級無人駕駛物流車,載貨容積5.5m³,最大載重可達1,000kg,續航里程達220km。

在智慧貨運版塊,文遠知行早在2023年就發布了其首款無人貨運車 WeRide Robovan。這是一款與江鈴汽車合作、基于江鈴福特輕客車型開發的純電動L4級無人駕駛貨車。

相比前一款貨運車的后期改裝和定位于城市級的中長途貨運配送,新一代前裝無人物流車Robovan W5明顯不僅實現了技術迭代,更是旨在進一步深耕無人物流場景和提升運營效率。

此外,今年7月份也有消息傳出Momenta正組建團隊,進軍無人配送車戰場。報道援引知情人分析,Momenta此舉可能正露出上市沖刺前的深度焦慮,希望以公司在軟件算法積累可以較快賦能其無人配送領域的轉型。

不過該消息目前還未被確認,此前Momenta給外界留下的標簽是“智能駕駛算法最強”,若真進入無人配送賽道,企業在算法、芯片、數據的“三位一體”協同優勢,可降低穩車的全生命周期成本。值得注意的是,Momenta早已積累了豐富的感知、預測、決策算法經驗,若能將這些能力遷移到低速無人配送場景,將有望實現快速落地和規模復制。

以上大廠扎堆入局無人配送賽道的背后,既是技術演進和產業邏輯的必然結果,也是市場與政策合力推動的體現。

近年來,該領域吸引了大量資本投入。例如九識智能、新石器、白犀牛等企業在今年均獲得了一筆貨多筆數額可觀的融資。同時行業正從“技術試驗”快步走向“規模商用”。2025年被認為是“萬臺交付元年”,這意味著商業化進入了可復制和規?;碾A段。

熱潮來臨,行業仍需理性審視。在大規模商用面前,我們還有許多門檻亟待跨越,從技術角度看,當前無人配送場景的長尾問題,例如在復雜多變的環境中的感知、決策能力,以及惡劣天氣(如雨雪天氣)下的可靠性等。從法律法規的角度看,目前法規標準待完善,無人配送的相關法律法規和行業標準尚未完全統一,事故責任界定等規則需進一步明確。此外,目前不少企業仍處于戰略性虧損階段,需要找到可持續的盈利模式。

而這一波新鮮血液的加入,或許能幫助我們找到這些問題的突破點。

低速無人駕駛產業綜合服務平臺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低速無人駕駛產業綜合服務平臺]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低速無人駕駛產業綜合服務平臺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5260609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低速無人駕駛產業綜合服務平臺”,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低速無人駕駛產業聯盟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