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于一屆賽事!深圳何以成為智能環衛的變革原點?

時間:2025-11-04

來源:低速無人駕駛編輯部

0

導語:規則即戰場,創新即未來。

從“改革開放試驗田”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深圳的基因里,始終刻著“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四十余載風雨兼程,這座城市從追趕時代到引領時代,如今,正將這份深入血脈的創新精神,傾注于一個關乎城市運營、充滿未來感的新興領域——智能環衛。

“2025年深圳國際人工智能環衛機器人大賽”啟幕,便是一個鮮明的信號:深圳,正再次扮演“變革原點”的角色,以規則驅動創新,賦能整個行業未來新路徑。

規則即戰場:貼合實景,四大維度性能檢驗

“2025年深圳國際人工智能環衛機器人大賽”的核心靈魂,在于其科學嚴謹、極致還原的賽事規則體系。賽制規則匯聚了國內頂尖參賽企業、資深行業專家及一線環衛單位的智慧,經過多輪反復論證而共同制定的。

其核心設計理念是:將賽場作為真實世界的“試金石”,讓機器人在高還原場景與極限挑戰中發現問題、彰顯價值。

比賽地點: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大學

本屆大賽構建了一個無限逼近現實的全天候、多類型場景作業環境:設置了公園廣場、輔道、人行道非機動車道域,并特設場景創新賽道 ,旨在鼓勵企業突破固定思維,應對未來可能出現的全新環衛挑戰。

具體來看,通過賽事規則,真實作業場景轉化為四大評估維度,系統檢驗機器人綜合性能:

(一)環境適應性測試

考驗機器人在真實城市復雜環境下的物理應對能力,主要包括:爬坡性能、越障與通過性、夜間及惡劣天氣(雨、霧、塵土)下的持續運行能力。此維度是產品成為“耐用資產”的基石。

(二)清掃能力測試

聚焦環衛核心功能的有效性與精細化水平,涵蓋:多類型垃圾處理、邊緣死角清潔效果(貼邊清掃)、以及防纏繞等特殊場景應對。這是人工智能環衛機器人是否“好用”的必備條件。

(三)無人駕駛安全性測試

確保機器人在開放道路下的智能與可靠,關鍵指標包括:動靜態避障、紅綠燈識別、懸空障礙物識別,以及在無GPS信號環境下的穩定導航。這是實現城市“必用”的前提。

(四)全天候作業能力測試

評估其自主性與持續運營效率,核心在于:自主充電、自主補給(水/清潔液)、自主傾倒垃圾,實現在最小人工干預下的長時間連續作業。此為產業“智能化”變革的核心。

過去,行業可能不知道真正的智能環衛應該解決哪些問題。這些規則設計,清晰地定義了行業面臨的真實挑戰和未來方向,不僅是大賽的評判基準,更驅動著全產業鏈的技術協同與升級,并成為政府采購和市場驗收的“潛在標準”。

創新即未來:從“可用”到“必用”的堅守跨越

無人駕駛作為一項新興技術,從實驗室到真實場景應用,再到商業化、規模化落地,政策與法規是其必須跨越的核心瓶頸。一項前瞻、包容且清晰的政策框架,是釋放市場潛力的關鍵前提。

深圳無疑是精準把握了這一痛點,并以先行者的姿態主動破冰。

2023年2月,《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關于進一步推動環衛作業機械化、智能化的通知》印發,明確提出“2023 年 6 月底前,每個區(新區)打造至少 1 個無人智能清掃標桿示范,率先采購和使用環衛人工智能產品;2023 年 12 月底前,每個街道開展至少 1 個無人智能清掃應用場景試點。”

2023年3月,《深圳市推進環衛事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 年)》印發,進一步指出“推動人工智能與環衛作業深度融合,提高無人駕駛環衛車、環衛機器人等產品配置比例,擴大環衛人工智能產品的應用場景。”

2024年3月,這一宏偉藍圖上升到全市多個部門的協同推進。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深圳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深圳市交通運輸局、深圳市中小企業服務局聯合印發《加快推動人工智能環衛機器人高質量發展高水平應用行動方案(2024-2025年》。

“將環衛人工智能設備配置需求納入市政環衛服務項目招標采購評分項及合同條款中,服務項目金額每 1000 萬元至少配置 1 臺人工智能環衛機器人(不足 1000 萬部分視作 1000 萬)的標準”,各區、各部門參照執行,成為撬開智能環衛規?;袌龃箝T的決定性杠桿。

正是深圳這種勇于讓企業探索邊界、敢于為試錯提供舞臺的務實精神,極大地激發了智能環衛企業立足當期拓業、投資長遠發展的熱情。

據了解,除了犀牛智行、城市之光等本土企業,深圳近年來還吸引了酷哇科技、賽特智能、極目行遠、仙途智能等一大批優秀企業入駐。且最新數據顯示,深圳全市已累計投用約400臺智能環衛車,市政領域滲透率近10%,全國領先。

深圳國際人工智能環衛機器人大賽也是這一進程的重要推動力,自去年首屆成功舉辦,到今年再度啟幕,嚴謹的規則體系對智能環衛產業的健康發展產生了深遠而具體的推動作用:

(一)為技術研發樹立“風向標”

大賽規則如同一份公開的“行業需求白皮書”。它清晰地告訴所有研發機構和企業:行業需要的不再是只能在校區平穩路面運行的“展示品”,而是能夠在復雜城市環境中穩定、高效、安全作業的“耐用資產”,避免了技術研發與市場需求的脫節。

(二)為產品采購提供“標準尺”

對于政府環衛部門、市政服務采購方而言,大賽規則及參賽機器的表現,為他們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可量化的采購決策依據。“你的機器人在大賽的防纏繞測試中表現如何?”“能否在模擬中雨的環境中正常識別紅綠燈?”大賽規則正在潛移默化中成為行業事實上的性能評估標準,擠壓了“紙上談兵”型產品的生存空間。

(三)為產業協同打造“連接器”

規則所定義的復雜場景和高端性能要求,單靠一家企業難以全面攻克。它促使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從核心傳感器供應商、算法公司,到底盤制造商、整機集成商——必須進行更緊密的協同創新。

我們看見,深圳以其特有的政策魄力與市場敏感度,為全國更多城市的無人環衛產業發展提供了極具借鑒意義的“深圳方案”,街道級、城市級的全場景無人環衛普及,已然從深圳延伸開來。

“2025年深圳國際人工智能環衛機器人大賽”不僅僅是評判誰贏得了今天,更是在共同定義和塑造智能環衛產業的明天,推動著整個產業從“可用”向“好用”“耐用”和“必用”的堅實跨越。

值得一提的是,本屆大賽同期活動還有市容環境產業博覽會、智能環衛新品發布會、設備采購簽約儀式等。

如需報名觀賽/參賽,或有智能環衛車采購、融資、人才等需求,可咨詢協辦方低速無人駕駛產業聯盟秘書處(張女士:13427940994)。

微信圖片_20251022160327
低速無人駕駛產業綜合服務平臺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低速無人駕駛產業綜合服務平臺]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低速無人駕駛產業綜合服務平臺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5260609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低速無人駕駛產業綜合服務平臺”,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低速無人駕駛產業聯盟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