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內交付!又一自動駕駛企業斬獲單礦百臺無人車大單

時間:2025-10-21

來源:低速無人駕駛編輯部

0

導語:又一新玩家強勢崛起。

近日,國內礦山無人駕駛賽道迎來新突破。羅博網聯(杭州)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下稱“羅博網聯”)在國家能源集團寶日希勒露天煤礦斬獲百臺礦卡無人駕駛改造訂單,預計將于2025年年底前全部完成交付并投入常態化無人作業。

這一訂單的落地,標志著羅博網聯將成為繼易控智駕、伯鐳科技之后國內首批實現單礦百臺級無人礦卡部署的企業。值得注意的是,該公司成立于2023年10月,從創立到斬獲百臺訂單僅用兩年時間,其快速崛起路徑引發行業關注。

技術先行:“強車弱云”破解礦區網絡瓶頸

寶日希勒露天煤礦位于內蒙古呼倫貝爾市海拉爾區北部,隸屬于國家能源集團,是我國最大的露天煤礦之一,年產能超過3500萬噸,承擔著東北地區的煤炭保供任務。近年來,隨著國家推動礦山智能化建設進程加快,寶礦率先布局無人化運輸體系。

寶礦真實場景無人駕駛作業-裝載區

該礦地處蒙東地區,冬季極端氣溫可達-50℃,惡劣的氣候條件對無人駕駛系統的穩定性和適應性提出嚴峻挑戰。此外,礦區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周期長,5G網絡未覆蓋、4G網絡也經常出現波動,成為無人駕駛落地的主要瓶頸。

寶礦真實場景無人駕駛作業-排土區

面對這一行業共性難題,羅博網聯選擇了差異化的技術路徑——自主研發“強車弱云”系統架構。該架構通過將核心感知、決策和控制能力部署在車端,大幅降低對云端算力和網絡穩定性的依賴。在實際應用中,該系統在僅具備4G信號覆蓋的條件下,即可實現多編組礦卡的全流程作業,即使在偶發網絡故障情況下也不中斷作業。

據實測數據,搭載該系統的礦卡已實現98%的等效人工作業效率,并完成了“7×24小時常態化運行”真實場景驗證,獲得了礦方和運力服務商蒙東礦建的高度認可。

未來,隨著礦山智能化基礎設施的完善與政策引導的持續強化,這種低網通信適配、AI自主學習、全場景安全冗余等核心能力,將成為無人礦山走向“全無人、高效率、零事故”的關鍵支撐。

產業資本加注:訂單與資金雙重保障

羅博網聯核心團隊來自華為,技術人員占比超過75%,具備豐富的行業經驗和商業化能力,因此在創立之初就選擇了以“工程落地”為導向,直接與工程總承包公司合作,通過真實場景下的產品落地和能力驗證,達成產品升級和訂單交付雙軌運行。

事實證明,羅博網聯也經受住客戶考驗,并獲得行業頭部合作方的肯定與支持:作為此次百臺級項目的合作方,蒙東礦建不僅給出了百臺訂單,此前還作為Pre-A輪獨家投資方加注,目前,羅博網聯股權投資金額累計已達億元級別,為訂單和現金流提供了充足支撐。

這種產業資本的支持,既提供了訂單保障,也帶來了寶貴的場景實踐經驗和總承包資源。

寫在最后

在礦山無人駕駛行業,單礦百臺級的項目規模被視為重要的商業化里程碑。業內人士分析,只有達到這一規模,企業才能通過規?;\營攤薄研發和部署成本,實現單個項目的盈利驗證。

“有一個超級項目,不僅是公司實力的試金石,更是科技公司持續技術迭代、商業模式驗證的最佳場景。”一位行業觀察者指出,“通過百臺級項目,企業可以把各項成本算得明明白白,積累運營經驗,推進單個項目盈利實現。”

按照計劃,羅博網聯將于年底前完成百臺礦卡的交付和部署。如果這一目標順利實現,不僅將證明其技術方案的成熟度,更將為其在礦山無人駕駛領域的規?;瘮U張提供有力的背書。

據新戰略低速無人駕駛產業研究所發布的《中國礦區無人駕駛行業發展藍皮書(2025年)》數據顯示,截至今年8月,國內超20個露天礦無人駕駛運輸車達50臺以上。其中,達100臺及以上的有13個礦區,累計交付約2600臺;預計未來3年內還將新增至少15個單礦達百臺的礦區。隨著能源集團、技術企業和整車制造商的深度協同,露天礦無人駕駛正從區域示范加速邁向規模化普及,行業拐點已然到來。(推薦閱讀:數據首發!《中國礦區無人駕駛行業發展藍皮書(2025版)》)

在這一波百臺化浪潮中,新玩家羅博網聯的快速崛起,正成為這一趨勢的生動注腳。

隨著國家對新質生產力的持續推進,傳統礦業智能化轉型步伐加快。礦山無人駕駛作為最具落地前景的細分賽道之一,正從技術驗證階段邁向規模化商用階段。羅博網聯的快速崛起,為行業提供了又一個商業化范本。

活動預告

萬軻智涌, 韌行致遠。低速無人駕駛產業聯盟與國家智能網聯汽車(武漢)測試示范區將聯合主辦“2025(第五屆)低速無人駕駛行業發展年會暨低速無人駕駛年度高品質與創新產品展”,亮點紛呈,敬請期待!

低速無人駕駛產業綜合服務平臺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低速無人駕駛產業綜合服務平臺]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低速無人駕駛產業綜合服務平臺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5260609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低速無人駕駛產業綜合服務平臺”,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低速無人駕駛產業聯盟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