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146億元!2025年第三季度無人駕駛領域融資一覽

時間:2025-10-14

來源:低速無人駕駛編輯部

0

導語:單一賽道獨攬57.14億元。

根據公開信息,新戰略低速無人駕駛產業研究所不完全統計,2025年第三季度,國內外無人駕駛領域公開超58起重要投融資,披露的融資總額超146億元人民幣(包括IPO募資)。

2025第三季度低速無人駕駛領域融資情況(未完善之處請指正)

以上投融資涉及國內企業46家、國外企業11家。

從地域分布來看,統計到的11家融資國外企業大部分位于美國,包括Cyngn、Nuro、Lucid等9家企業披露的融資總額約45億元人民幣,其中Nuro和Lucid在三季度的主要投資方均為Uber,合計融得28.4億元;早在今年7月初,就有Uber決定砸下數億美元,聯手電動汽車制造商Lucid Group和自動駕駛技術初創公司Nuro,打造提供robotaxi服務的出租車“戰隊”的消息傳出,現在來看,Uber已是在本季度先后完成了對兩家企業的注資。

國內企業則主要在廣東地區,共有9家企業獲得融資,包括佑駕創新、賽特智能、文遠知行等。其次是北京、上海和江蘇省內各有8家企業,合計披露融資金額達52.5億元,包括伯鐳科技、銳馳智光、共濟科技、禾賽科技、白犀牛等。

從融資輪次來看,第三季度獲得融資的企業,大部分都處在早期發展階段,占比金額近45%,以B+輪、A輪融資居多;其次是初創企業,共有16家企業在本季度獲得種子輪、天使輪、天使+輪投資。

從融資金額上看,和2024年同期相比,今年三季度無人駕駛領域披露融資事件和融資總金額基本持平,為58起,超146億元。其中超過億元的融資高達23起,占已統計融資筆數40%,披露金額達146.6億元,占本季度融資總額的98%以上。其中十億級及以上融資事件4起,最高為Wayve的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5.71億元)戰略投資。
國內無人駕駛領域企業中,以禾賽科技在港股IPO募資金額最大,公開發行融資總額為41.6億港元(約合人民幣38.06億元),其次是芯擎科技的超10億元B輪融資。

從融資領域上看,第三季度融資多集中在整車/自動駕駛解決方案企業上,共36家企業披露了36起融資事件,融資總額超105.61億元。其中,Robotaxi獨攬57.14億元,成為當季融資規模最大的細分方向,占整車融資總額的一半以上,顯示出智慧出行仍是資本最為堅定的押注賽道。

與此同時,無人配送車賽道企業融資8.97億元、自動駕駛卡車賽道企業融資8億元和自動駕駛解決方案相關企業融資9.79億元,這幾個方向也保持高熱度。尤其在末端物流與干線運輸兩端,場景化落地速度顯著加快,企業融資重心也從“試點驗證”轉向“規?;瘡椭?rdquo;。

三季度,雖然無人環衛車、無人農機、礦山無人駕駛等細分場景融資總量相對較小,但技術壁壘高、商業確定性強,已形成較為穩定的投資邏輯。

相比整車端的高額融資,零部件賽道呈現出“高集中、強分化”的格局。

從融資數量和金額上看,零部件企業共發生融資事件22起,累計融資總額約57.56億元,整體規模略低于整車和解決方案端,但集中度顯著更高——其中激光雷達一項便占去七成以上份額。

具體來看激光雷達領域融資事件5起,融資總額高達41.68億元,幾乎包攬了零部件賽道的全部亮點。隨著Robotaxi、無人環衛車和智能重卡的規模化落地,激光雷達廠商正加速向“成本控制+性能提升”雙線突破階段邁進。資本的集中布局,反映出感知硬件仍是自動駕駛“可落地性”的關鍵約束。
自動駕駛芯片領域融資3起,總額10億元,進入“算力為王”競爭周期。國產化替代加速推進,從邊緣端到域控一體化,成為下一階段投資主線。
定位導航與自動駕駛軟件相關企業分別融資4.67億元與1.21億元,盡管金額不大,但在技術生態中起到關鍵支撐作用。特別是在高精地圖數據更新、算法推理與閉環訓練領域,已有多家初創企業獲得產業方戰略入股。

可以看出,激光雷達、芯片、定位導航構成了自動駕駛零部件環節的“三駕馬車”,其投資熱度與整車端的Robotaxi、無人配送形成了上下呼應的格局。

結語

總體來看,2025年第三季度行業融資情況對比2024年同期,在統計的融資事件數量上相對持平,但披露的總融資金額略有增加;其中,在整車端持續落地快趨勢下,零部件端迎來資本補漲。雖然自動駕駛卡車等仍是投資“壓艙石”,但激光雷達、自動駕駛芯片、定位導航等關鍵零部件,正成為決定下一階段行業競爭力的“杠桿點”。

活動預告

萬軻智涌, 韌行致遠。低速無人駕駛產業聯盟與國家智能網聯汽車(武漢)測試示范區將聯合主辦“2025(第五屆)低速無人駕駛行業發展年會暨低速無人駕駛年度高品質與創新產品展”,亮點紛呈,敬請期待!

 

低速無人駕駛產業綜合服務平臺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低速無人駕駛產業綜合服務平臺]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低速無人駕駛產業綜合服務平臺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5260609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低速無人駕駛產業綜合服務平臺”,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低速無人駕駛產業聯盟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