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900臺!易控智駕無人礦車規模再次刷新全球紀錄

時間:2025-09-08

來源:低速無人駕駛編輯部

0

導語:已打造5個單礦超百臺無人駕駛礦車項目,最高投用超400臺。

近日,新戰略低速無人駕駛全媒體獲悉,礦區無人駕駛領軍企業易控智駕的無人駕駛礦車規模已近1900臺,再次刷新全球最高紀錄。

這一里程碑式的成就,不僅彰顯了易控智駕在礦區無人駕駛領域的強大實力和卓越技術,也為整個行業的發展注入了一劑強心針。

服務全國近30個礦區,5個單礦超百臺

易控智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5月,是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國家礦山安全監察局重點實驗室共建單位。公司以"車-能-路-云"相融合的無人駕駛技術為核心,持續為全球礦山智能化轉型提供創新技術方案,目前已推出無人駕駛解決方案“著山3.0”和智慧礦山數字化解決方案“暮野”兩大核心產品。

無人駕駛解決方案“著山3.0”專注于優化礦區運輸環節,采用多模態融合感知與多線程決策規劃等創新技術,顯著降低對高精度地圖的依賴,全面提升對高海拔、復雜地質及大風揚塵、濕滑路面等極端工況的適應能力。該方案具備強大的場景泛化能力,可快速適應各類礦業環境,并可在從簡單到高度復雜(混編混行)的各類作業條件下穩定運行,實現“補能-裝載-卸載”的全鏈路無人化。

智慧礦山數字化解決方案“暮野”基于云、邊、端協同的礦區設備統一調度與管理系統,與“著山”深度融合。通過車路云綜合識別技術,能為生產人員筑牢安全網,工程質量巡檢自動化落地,削減危險環節人工參與,技術賦能與流程優化雙維提升生產安全系數。以多維精準數據為驅動,搭建智能決策體系,實現多目標最優全局調度,打通跨系統數據鏈路并實時共享,用數據力與協同力,重塑管理效率標桿。

依托這兩大成熟且領先的解決方案,易控智駕成為業內率先在煤礦、金屬礦、石灰巖礦等多種礦種實現規模化應用的無人駕駛企業。截至2025年8月底,易控智駕的技術和產品已在全國近30個礦區應用,服務客戶涵蓋國家能源、國家電投、特變電工、紫金礦業、新疆能源、廣匯礦業、新疆宜化、首鋼集團、中國寶武等大型礦企。

全球范圍內交付近1900輛礦區無人駕駛車輛,并在我國打造了5個單礦超百臺無人駕駛礦車項目。其中,在伊吾廣匯礦業有限公司白石湖露天煤礦的礦區內,易控智駕已投用超400臺無人礦車,成為新的單礦全球最大規模無人礦車車隊。

450+純電動無人礦卡,引領產業新浪潮

在山東鄒城,易控智駕投用的20余臺純電無人礦卡已持續穩定運行超過900天,作為國內首批規?;涞?ldquo;純電”與“無人化”融合的項目,它標志著易控智駕開啟了礦山運輸綠色智能變革的新篇章。

據了解,在純電礦卡的實際運營中,充電效率是直接制約運輸效率與成本的核心瓶頸。針對這一行業共性難題,易控智駕以技術為驅動,創新推出智能車隊自動充電調度方案。

該方案依托數據驅動的礦卡電耗預測模型與充電樁功率模型,融合低電量保護策略、充電樁實時負載狀態、礦卡作業任務優先等級等多重約束條件,通過智能算法實現充電任務的全局動態優化。系統可自動識別每臺礦卡的剩余續航、能耗曲線,精準鎖定 “作業空窗期 + 電量安全臨界點” 的最佳充電時機;并結合充電樁的空閑時段、功率適配性、充電效率等參數,自動分配最優樁位,實現充電資源與車輛需求的動態匹配,從根源避免車輛低電量停運,有效防止多車集中充電所帶來的擁堵與效率損失。

實際應用數據顯示,該方案已實現礦卡低電量趴窩“零發生”,且結合階梯電價實現的錯峰充電能夠使高峰時段充電量下降約13%,顯著降低運營成本?;诘湫晚椖繙y算,易控智駕自動充電調度方案可幫助礦區減少約30%的現場人力投入,為實現礦山運營的智能化與低碳化提供堅實支撐。

據悉,以山東鄒城項目為起點,易控智駕通過規?;瘜嵺`驅動技術迭代升級,聯合多家主機廠共同推進10+款純電礦卡落地,目前已在全國范圍推動超450臺純電無人礦卡常態化運行,運行里程超500萬公里,成為純電無人礦卡規模化應用的領軍者。此后陸續打造的新疆準東某大型露天煤礦120余臺純電無人礦卡項目、國能新疆紅沙泉二號露天煤礦50余臺純電無人礦卡項目等,共同驗證了純電無人礦卡在多種復雜環境下持續運行的高度可靠性。

9月13日,低速無人駕駛產業聯盟、世信國際會展集團將在陜西榆林會展中心舉辦“2025首屆無人駕駛礦卡工程應用大會”,易控智駕首席解決方案專家高德旭將帶來《千車齊發:礦山無人駕駛規?;\輸實踐分享》主題演講。

同時,會上將重磅發布易控智駕等參編的《中國礦區無人駕駛行業發展藍皮書(2025版)》,敬請期待!

易控智駕
低速無人駕駛產業綜合服務平臺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低速無人駕駛產業綜合服務平臺]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低速無人駕駛產業綜合服務平臺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5260609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低速無人駕駛產業綜合服務平臺”,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低速無人駕駛產業聯盟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