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獲2.8億元大單!這家無人環衛公司今年已中標超10億

時間:2025-06-03

來源:低速無人駕駛編輯部

0

導語:本次項目中,清掃保潔作業的無人裝備滲透率高達34%。

5 月 28 日,金華市公共資源交易網發布永康市綜合行政執法局保潔市場化服務項目中標(成交)結果公告,酷哇科技有限公司以總評分第一的成績成為中標供應商。

據了解,該項目于 5 月 7 日開始招標,服務范圍包括永康市東城街道、西城街道、江南街道、經濟開發區、高新區等區域范圍,服務內容含道路清掃保潔、綠化保潔、垃圾分類收運、公廁運維等。

項目服務期 3 年,總預算 288690000 元,最終競得價 283469958.81 元。在設備配置方面,要求清掃保潔作業需投入至少 99 臺車輛,其中 34 臺為無人環衛車,包括 10 臺無人清洗車、10 臺無人掃路車和 14 臺無人清掃車,無人裝備滲透率高達 34%。

值得一提的是,這已經是酷哇科技今年新增競得的第 13 個無人環衛運營項目(不含續簽合同),涉及項目總金額已超 10 億元。

打通“技術-商業”閉環,非得下場做運營?

在無人環衛領域,酷哇科技較早地選擇以自動駕駛城市運營服務商的身份入局,僅 2023 年以來就競得了超 40 個公開招標的市政環衛項目。

誠然,自動駕駛企業直接組建傳統人工作業和智能化設備運營團隊,深入到無人駕駛技術推廣、客戶服務等運營環節中,通過直接控制運營全流程,能將企業的技術精準適配到具體場景中。且在運營過程中技術團隊能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以運營數據反哺算法優化、產品設計,提高市場競爭力。

但下場做運營意味著更高的初始投入和運維成本,這也是行業鮮少有自動駕駛企業獨立參與市政環衛項目競標的考量之一。從近幾年市場中標項目來看,除了酷哇科技,其他獨立競標者還有仙途智能、城市之光、云創智行、文遠知行、摯途科技等。這些企業各有優勢,但獨立運營面臨的成本高、管理難、資源分散等挑戰也不可忽視。因此,我們發現行業更多的還是在向著共建運營生態的方向發展。

特別是隨著各地政府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無人駕駛技術在市政環衛領域的推廣和普及力度加大,傳統環衛運營服務商紛紛加入到了這場技術變革??萍计髽I與服務公司達成戰略合作,能夠快速整合雙方的專業能力和優勢資源,在項目中提供更高效、智能的解決方案。

諸如仙途智能與啟迪環境和北控城服,城市之光與潔亞環保、賽特智能與新大正物業集團、庫薩科技與伏泰科技、酷哇科技與玉禾田等代表性合作,其中仙途智能與北控城服今年初宣布達成了5年內、30億元的合作項目,均助力企業快速繪就無人環衛的全國運營網圖。

同時,各地政府也更加關注智能網聯汽車運營數據庫的建設。本次酷哇科技中標的永康市項目,就提到了“投標單位所提供的智能駕駛環衛車輛或機具采集的實時數據和信息須與相關平臺數據有效對接。”

并強調永康市環衛智能化服務產生的數據歸集“永城數治”政務云,智慧環衛系統建設成果(包括數據庫表結構設計、軟件系統相關技術文檔)、產生的數據所有權為永康市綜合行政執法局,數字孿生、二次開發應用,投標單位應書面征得市綜合行政執法局和大數據局同意,確保數據安全。項目交接時投標單位須無條件交付本項目源代碼、相關數據和技術文檔,并確保真實性與完整性。

可以預見,接下來政府部門將扮演更加積極的角色,不僅是有力推動者,還是重要規范者和監管者。

在動態變化的政策環境和市場需求下,不僅是自動駕駛企業與傳統運營服務公司、環衛裝備制造商,不同產品和技術專長的科技企業之間,都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和發展戰略,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共建共享運營生態,如技術授權與合作、合資成立新公司聚焦解決方案提供等,實現技術與商業的有效融合。

8000 億元潛在規模,市場機會仍然巨大

《2024-2025年中國低速無人駕駛產業發展研究報告》顯示,根據低速無人駕駛產業聯盟、新戰略低速無人駕駛產業研究所統計數據,2024 年我國清潔環衛領域主要產品累計出貨約 1.3萬 臺(不含小型家用/墻面清潔/泳池清潔機器人),市場銷售規模約 27.6 億元。其中,用于市政道路、園區、景區、廣場等戶外場所的無人清掃車(清掃機器人)銷量約 3400 臺。

根據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最新年鑒數據測算,我國城市和縣城的環衛運營服務(道路清掃和垃圾清運)市場規模已近 3000 億元。全國還有上百萬個具備應用條件的住宅小區、園區、學校、景區等,市場對環衛機器人的需求量預計可達 150 萬至 200 萬臺,總體環衛運營和環衛裝備銷售的潛在市場規??蛇_ 8000 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2024 年底我國無人清掃車在市政環衛領域的滲透率還不到 2%,可見市場機會仍然很大。同時接下來無人環衛車產品和技術的發展,或將重點攻破產品設計、導航定位、大數據處理、AI 視覺技術等方面的問題。

加強產品的專用性設計。強調基于場景迭代,不斷提高產品市場競爭力、滿足特定用戶需求。如城市之光光珀 V2 是一款采用滾掃結構設計的無人環衛清掃車,整體設計簡約時尚。依托 L4 級無人駕駛技術及采用多線激光雷達 +AI 視覺等多傳感器融合技術,實現智能避障、視覺檢測識別、自主路徑規劃等功能,能夠在室外復雜道路、動態變化等場景下的實時定位、自主導航、避障繞障和自主安全作業、自動加水,自動充電、自動垃圾傾倒等,為智慧城市建設帶來智能化、數字化可持續化的創新革命。

仙途智能推出的業內首款一車多用無人環衛車 Platforma-X,通過可分離上裝的靈活切換,能實現清掃、沖洗、垃圾轉運多功能上裝變換,并突破性實現了作業全程無需人工參與,將環衛作業綜合使用成本降低近 70%。Platforma-X 同時獲得了全國第一張無人駕駛環衛裝備在城市公開道路的上路許可認可,Platforma-X(Autowise V1)通過了多個城市的復雜路考和評審流程,已在園區、市政道路等場景應用。

阿爾飛思的睿系列無人清掃車采用輕量化結構設計與仿生類腦智能技術,整機(空載)重量不超過 250 kg,類腦計算的低功耗和高效算法,在保證基本功能一致情況下可以做到重量最輕,成本最低,功耗最小,可維護性強,效率最高。此外,阿爾飛思的清掃車還采用了滾掃方式,相比傳統吸掃車,不僅清掃效率更高,還能有效避免因吸入過多灰塵而導致濾網失效的問題,同時大幅降低了噪音。

攻克定位信號易丟失難題。無人環衛車對于自身定位以及對周圍環境相對位置的認知似乎是最難掌握的技術,而定位技術恰恰是無人駕駛清掃車實現貼邊作業,未來實現城市全域規?;逃玫年P鍵。據新戰略低速無人駕駛產業研究所了解,目前很多自動駕駛企業通過多種傳感器的不同組合方式,不斷提高了無人車定位精度,但能夠長時間作業并保持定位不丟失的并不多。

針對行業共性技術瓶頸,基于多源異構傳感的智能融合定位系統開始在行業興起。賽特智能創新研發的解決方案通過激光雷達點云特征、衛星定位數據、慣性導航數據及多視角視覺信息深度融合,構建了拓撲地圖、點云地圖與三維語義地圖的聯合定位框架,該方案采用動態權重分配機制,可根據環境特征自主優化各傳感器置信度,在雷達數據缺失/衛星信號衰減/視覺特征缺失等場景下也能實現定位信號的持續穩定輸出,為智能清潔設備在各種復雜應用場景下的高效運行提供了堅實保障。

此外,融合觸覺傳感器可以讓清掃機器人能夠全方位感知周圍環境信息。庫薩科技的無人清掃機器人創新集成了非接觸式和接觸式傳感器,其中力傳感器、角度傳感器、陀螺儀和加速度計等多種觸覺傳感器,會實時采集環境數據及機器人狀態信息,有效提升了機器人的環境適應能力和目標識別的準確性。

云端一體和大數據處理能力。無人環衛車需要實時處理大量數據,包括車輛狀態、環境信息、交通狀況等,以做出正確的決策。然而,如何在短時間內處理這些數據,并做出準確、及時的決策,是當前技術面臨的另一大挑戰。

庫薩科技的研發團隊擁有豐富的環衛信息化和自動駕駛核心技術經驗,打造的智能云控平臺通過分析歷史數據優化城市站點建設和機器人投放,確保資源合理分配。平臺依據近期數據,如氣象數據、季節特征和機器人狀況等多維參數,進行機器人任務的科學調度,提高作業效率。同時,它根據實時路況和交通信息靈活調整機器人集群的調度,避免擁堵,保障作業的連續性和及時性。通過云平臺的數據閉環、仿真生成訓練和模型蒸餾,平臺不僅能夠自我優化,還能提升機端的作業能力。

AI 視覺技術迎來新增長點。近年來,視覺為主的自動駕駛方案發展迅猛,主要是其以圖像為輸入,包含信息更豐富,被認為性能天花板更高,并在成本和可靠性上具有明顯優勢。阿爾飛思的睿系列無人清掃車就是采用純視覺方案結合多模態定位技術,通過極致的軟硬件優化,在不依賴高精地圖、激光雷達及僅使用較少的算力的前提下,能提供極致的城市自動識別場景調整清掃策略,包括自動循跡、斷點記憶補掃、遠程主動監控、自動避障/復位、自動回充/補水、自動傾倒等。阿爾飛思表示其產品整體量產成本可實現低于同類產品的 50%。

2025年7月3日,由低速無人駕駛產業聯盟主辦的“2025(第五屆)低速無人駕駛場景生態共建拓展大會”將在杭州舉辦,主題分享+場景對接+實地參觀+產品展示......誠邀行業大咖共話五年之變,再謀新時期的“破與立”,敬請期待!

低速無人駕駛產業綜合服務平臺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低速無人駕駛產業綜合服務平臺]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低速無人駕駛產業綜合服務平臺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5260609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低速無人駕駛產業綜合服務平臺”,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低速無人駕駛產業聯盟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