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科研人員成功研發無人駕駛聯合耕播作業機

時間:2019-12-14

來源:東方財富網

0

導語:從揚州大學獲悉,由中國自主研發的無人駕駛聯合耕播作業機日前在江蘇省揚州市通過現場測試,今年將應用于小麥生產,從而帶動中國農業技術向現代化、智能化、高效化發展。

   從揚州大學獲悉,由中國自主研發的無人駕駛聯合耕播作業機日前在江蘇省揚州市通過現場測試,今年將應用于小麥生產,從而帶動中國農業技術向現代化、智能化、高效化發展。
timg (1)

  中國稻麥等糧食作物播種面積超過1.12億公頃。但是,在糧食作物生產中,長期存在勞動力緊缺、生產成本高、作業質量差等問題。

  2008年以來,揚州大學科研人員針對這些問題,組織作物栽培、農業機械、智能控制、軟件信息等領域專家,農業裝備生產企業及一線農技人員,聯合組成科研攻關團隊,投入2000多萬元,矢志研制智能化、無人化、多重復式耕播先進裝備。

  主導此項研究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揚州大學教授張洪程說:“我們攻克了機械裝備設計制造、信息控制精準施肥等多方面技術難題,并應用軟件技術、北斗導航技術等,研制無人駕駛一次性完成施基肥、深旋耕、精確播種等九道工序的聯合耕播作業機。至今,已取得10多項發明專利。”

  筆者在現場看到,無人駕駛聯合耕播作業機在田間運行自如,可自動調頭、轉彎、后退等,一次旋耕深度可達22厘米左右,且施肥均衡、播種深度和播種帶寬度一致。

低速無人駕駛產業綜合服務平臺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低速無人駕駛產業綜合服務平臺]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低速無人駕駛產業綜合服務平臺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5260609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低速無人駕駛產業綜合服務平臺”,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低速無人駕駛產業聯盟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