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萬億級市場,馭勢科技如何打造“真·無人駕駛”?
“創業的契機,主要基于對科技革命周期的判斷。”
談到創業,馭勢科技聯合創始人兼CEO吳甘沙先從自己對科技發展的判斷說起。
他認為,1976年到1996年的20年,是PC的時代,科技革命主要表現為生產資料的數字化;1996年到2016年的20年,是互聯網的時代,表現是生產關系的網絡化;自2016年起,無疑進入了以AI、智能化為代表“硬科技”高速發展的20年,是屬于人工智能的時代,即生產力的智能化。
“自1976年以來,科技革命的進程其實就是從生產資料的數字化到生產關系的網絡化,再到生產力的智能化的過程。” 吳甘沙說,正是基于自己這一對科技趨勢的判斷,才選擇“縱身一躍”,跳入創業的浪潮中,而不是只在岸邊觀潮。

吳甘沙,前英特爾中國研究院院長,2016年創業成立馭勢科技,任聯合創始人、董事長兼CEO。2018年,馭勢科技入圍“2018福布斯中國最具創新力企業榜”。2021年1月,馭勢科技宣布完成累計金額超10億元人民幣的新一輪融資,并獲得國開制造業轉型升級基金的戰略注資。
回憶創業之初,吳甘沙認為,選擇自動駕駛這一賽道的一個重要原因,源自自己在英特爾研究院的三大研究方向,即AI(智能計算)、機器人及5G。“AI+機器人+5G,這三大技術最好的載體就是自動駕駛。”他說道。
“另一個原因是,每個創業者都希望找到一個非常大的場景。例如,項目既可以跨越長時間線,又同時擁有巨大的市場潛力。” 吳甘沙說,根據英特爾當時的研究,到2050年,自動駕駛的市場規模將達到數萬億美元。而目前,馭勢科技已扎根大出行、大物流、乘客經濟三大億級市場。
真無人
吳甘沙將公司的目標歸納為9個字:“全場景、真無人、全天候”。
在交談中,他強調只有做到“真無人”才是真正的自動駕駛。目前,大多場景中,雖然已經沒有司機,但仍離不開隨車安全員,甚至還要配備工程師。
“無人駕駛領域近些年非?;馃?,但是我們應該知道 ‘無人’前面必須要加上一個‘真’字。” 吳甘沙說,“真無人”是馭勢科技短期內的目標,也是無人駕駛商業化最基本的要求,否則只能說仍處于實驗階段。
目前,“真無人”須在特定的場景下才能實現。而且,這也僅僅是第一步,接下來要做到的是7*24小時“全天候”的運營。“這就意味著無人車要真正跑起來,跑得更好,才能真正為客戶實現降本增效。” 吳甘沙說道:“我們的理想從來不是局限在某幾個場景,而是在全場景真正實現無人駕駛。”

馭勢L4級無人駕駛汽車
對此,吳甘沙提出了一個形象的比喻——“自動燒烤架”。“第一根‘烤串’好比是Robotaxi(無人出租車),需要5-10年才能成熟;第二根放上的‘烤串’是無人公交,需要3-4年成熟;然后放上的是城市配送,可能要2-3年時間;接著是智能汽車,需要2年時間;此外,還有區域物流,很快就能成熟,也就是說先填飽肚子。” 吳甘沙說道。
其中,“燒烤架”就是絕對的核心,是一個統一的、通用的,且具備高度泛化能力的研發技術平臺。吳甘沙強調,相比一些只能在特定場景、特定路段、特定車型上實現的自動駕駛技術來說,馭勢科技借助該平臺,能夠適應于任何場景、任何路段和任何車型。同時,除了算法的通用性之外,還需要依托于靈活的數據閉環,能夠不斷在前場運營中發現新的數據和新的場景,同時反哺到通用算法中去。
“正出于此,投資人才評價,相比其他公司,馭勢科技有更高的資金使用率,效率也更高。”他表示,該平臺就是馭勢科技的核心競爭力,而戰略目標就是先從“真無人、全天候”開始,進而邁向“全場景”。吳甘沙用一句公司內部的話來概括:“希望做更好的、更安全的、性價比更高的‘AI司機’,能夠為出行和物流賦能,同時涵蓋全場景。”
全天候
“短期來說,自動駕駛技術必須以整體解決方案的形式交付給客戶。” 談到商業模式,吳甘沙認為,可以理解為“硬件+軟件”,或更具體是“車+云端(運控平臺)+維保/運維”。
吳甘沙說:“我們往往稱客戶為‘合作伙伴’,而不僅僅是‘客戶’。因為,在行業下沉的過程中,想要‘吃深’‘吃透’整個行業,掌握Knowhow(技術訣竅),必須與客戶之間進行有效的協作創新,與場景進行深度適配。所以,我們將客戶視為合作伙伴,一起攜手創新,一起實現降本增效。”
他進一步舉例道,一般情況下,馭勢科技交付給客戶的都是增量的車型,車型都是標準化的,以便能夠在機場、工廠、園區等場景實現大規模復制,所以必須與客戶一起攜手研發。
吳甘沙認為,未來L4級別的自動駕駛,并非簡單改造即可,而是需要從構架就開始重新打造。因為,在實現自動行駛的過程中,所發出的每一個指令,都需要經過多次“握手”,以便檢測和確保每一個部件的正常運行。所以,自動駕駛僅僅做好感知(視覺)和決策(大腦)是不夠的,更需要從車輛這個“身體”出發,以實現完全的控制和改造。
而在實際情況中,雖然傳統燃油車并不太適合改造成自動駕駛汽車,但卻擁有更出色的續航能力。而早期的新能源汽車由于多為低壓充電,所以需要好幾個小時才能充滿電。因此,改造就需要針對客戶的車輛的情況來量身打造,例如按需加入高壓充電、換電等功能,以滿足“全天候”運營的需要。
“自動駕駛不僅需要考慮安全、高效,還需要解決運營、運維以及可持續等問題。” 吳甘沙說道。

無人物流車運行在上汽通用五菱基地
目前,在商用車的商業化運營方面,馭勢科技已擁有上汽通用五菱、一汽物流、長安民生物流、香港機場等20家以上的不同行業的客戶,并且有數百臺車正在各自的場景中實現了7*24小時的“真無人、全天候”的運營。
全場景
“事實上,自動駕駛的發展就是一場馬拉松+一場拳擊賽。” 吳甘沙再次通過形象地比喻進一步說道,自動駕駛的前10年是一場“馬拉松”,之后的5年則將是一場“拳擊賽”。與這兩項完全不同的體育項目一樣,自動駕駛也將經歷兩個不同的階段。正如,馬拉松比賽中,選手們互不干擾,耐力如何完全取決于自身實力,解決的是可持續運營和自主研發的問題。而之后的拳擊賽,將迎來更激烈的競爭,真刀真槍地廝殺,整個行業可能只剩下幾家頭部的公司,猶如一場優勝劣汰的生存挑戰賽。
吳甘沙說:“本質上,現階段的自動駕駛領域的創業公司就像是一個個憑借耐力,努力跑完馬拉松的選手,但一邊跑的同時,還不能忘記練出拳擊手的實力,為未來的激烈競爭做準備。
對此,馭勢科技有著自己的直觀的戰略,吳甘沙風趣地將其稱之為“隆中對”。他說:“《三國》中的蜀國聯合吳國,對抗魏國。劉備的戰略就是,依靠益州,據險積糧,并通過荊州以圖謀天下。但單靠自己一家的實力是不夠的,還需要合作伙伴的支撐,所以就需要與吳國聯合。”
而結合 “自動烤肉架”的比喻,馭勢科技的“益州”就是先從區域物流等商用車做起,同時堅持與合作伙伴(吳國)一起加強乘用車的研發。而乘用車就是“荊州”。所以,乘用車就是馭勢科技打‘拳擊賽’的實力。在這一過程中,離不開商用車商用化所帶來的源源不斷的、長尾的、小場景的以及小概率的數據的積累和沉淀,以及必須與資金形成閉環,為技術研發進行反哺。”
目前,馭勢科技在乘用車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已經推出了自動駕駛相關的產品,例如在自動泊車等場景,已經實現了量產和小批量的交付。并且在武漢與東風汽車合作的自動駕駛領航項目已經在今年3月正式上線,計劃在當地建立全國范圍最大、車隊最多、場景最豐富的自動駕駛示范運營和國自動駕駛運營示范區。
“過去幾年,我們更像傳統行業的Tier 2(二級供應商),未來我們更希望與主機廠的合作形成全新的Tier 0.5模式,進行更深度的合作,甚至跨越邊界。我們還能夠為主機廠提供后續的升級、數據等服務,始終與之保持良好和深入的溝通和合作。” 吳甘沙說道。

搭載馭勢科技自動駕駛系統的東風RoboTaxi
最后,對于自動駕駛落地的挑戰和痛點等問題,吳甘沙坦言:“自動駕駛的落地比很多人想象的都要難。自動駕駛不是簡單的“秀肌肉”,而是不斷地在測試中試錯,以便解決安全問題。“本質上,自動駕駛的研發和落地就是一個不斷證明其安全性、不斷驗證是否能達標的過程。無論如何,這是一個非常漫長、非常痛苦的過程。” 吳甘沙說道。
吳甘沙總結道,無人駕駛首要的任務就是解決安全問題;其次就是需要大量、長尾及小概率的數據積累;再者是如何證明其安全的問題。然后,再去調整舒適性和提升效率等問題。因為沒有安全,一切都是空談。

